鲁迅一生为民族呐喊,出殡时十里空巷,,扶灵者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发布时间:2024-11-25 13:50

文学大师鲁迅的《呐喊》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籍推荐#

对于鲁迅先生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我们小时候几乎都是学他的文章长大的,鲁迅先生是清朝末期的公费留学生,他在日本仙台学习的是医学,但是课间的时候观看了“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随后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从日本骗回国与朱安结婚。婚后随即复赴日本,他从仙台回到东京之后再没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民国九年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史,民国十二年发表了《呐喊》,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在他的个人生活中,曾经有两件事情对他打击非常大,其一是他和弟弟周作人的失和,其二是他的婚姻生活。

鲁迅和弟弟周作人的关系不和,因为两人都不愿意向外人提起此事,所以这件事显得扑朔迷离,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谜题。而文学界也流传很多说法,比如“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第一种说法说的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太过,造成了家里入不敷出,这让兄弟间产生嫌隙。第二种说鲁迅和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种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不管哪种说法都和周作人的妻子有关,但是这三种观点的持有者谁也说不服谁,所以至今没有定论。

鲁迅先生先后有过两段婚姻,亦或是爱情,26岁的他被骗回绍兴老家,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虽说鲁迅非自愿,但是一直到先生病逝也没有和朱安接触婚约,因为鲁迅知道,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但是朱安作为妻子,鲁迅在外的时间都是她在照顾鲁迅母亲,从来没有过怨言。鲁迅47岁时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这是鲁迅的第二段爱情,鲁迅病逝后,朱安和许广平同志一样都作为鲁迅的遗嘱代理人一直保持和外界的联系。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为民主奋斗,他不畏强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生向封建思想毅然宣战。这种可贵的精神值得世人敬佩称赞。

鲁迅先生去世后给家人的遗嘱说:葬礼花老朋友的钱,其他人的一律不能收钱,尽快将我埋葬,不用几年,尽快忘了我。鲁迅去世后,其朋友们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成员有宋庆龄,蔡元培,内山完造,胡风,茅盾等共13人。但鲁迅先生去世的第一天就来了5000多人吊唁,出殡的时候十里空巷,大家一路抬着棺材前往国家公墓,抬棺人分别有巴金,胡风,萧军,张天翼等人,可以说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鲁迅先生的葬礼值得这样的待遇,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灵魂永远和人们同在,他是最伟大的战士,一生都在用手中的笔为民族在战斗,向我们最伟大的民族战士致敬!

责任编辑:

网址:鲁迅一生为民族呐喊,出殡时十里空巷,,扶灵者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07677

相关内容

为什么鲁迅的《药》无比寂寞?因为呐喊者被当成了疯子
鲁迅与先生们的呐喊: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
鲁迅葬礼出殡现场:16位大人物抬棺,国母扶棺,送行队伍长几十里
如果白英早知结局,还会毅然决然地一生为人吗?
随机吓鼠一个大女学生...
等你忘了我是谁赖文慧一生为华仔伴舞
红楼一梦,终究成空
电视剧追风者 观后感 追风者 王一博追风者 王一博
鲁迅去世前曾提议灭掉汉字,郭沫若:这是鲁迅一生最大的功绩
女儿不经意听见,父亲要将自己嫁给一个大十几岁的男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