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阳 重在养心
夏季应避暑养心,冬季则需护阳养肾。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自然界从“生”到“长”的转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普外/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于淼提醒,立夏期间,升温快、雨水频、湿气重,南方“湿热”与北方“燥热”并存。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需以“心”为核心,兼顾护阳与祛湿。
立夏是否意味着夏天真正到来?“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养生方式也需因地制宜。”于淼介绍,此时,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已正式入夏,气温攀升至30摄氏度以上,雨水增多,湿热交织;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仍处于春夏之交,昼夜温差大,偶有干热风,需警惕“假夏天”带来的忽冷忽热。
“夏季心火易旺,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舌燥、血压波动。”于淼指出,此时可多吃红色食物,如樱桃可补心血,红豆可清心火,西红柿可以敛汗生津。此外,每日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3指),可宁心安神、缓解心悸。
立夏时湿热困脾,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腹胀、疲劳,甚至湿疹频发。于淼说,推荐食疗祛湿,比如用冬瓜、薏米、扁豆煮汤,或饮用陈皮茯苓茶,有助健脾利湿。药膳方面,可以选择四君子粥,温和补气,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
“立夏时节,需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清淡、运动适度、静心戒怒。”于淼建议,晚睡不要超过23点,以顺应阳气升发;午睡30分钟,可养心护阳、缓解“夏打盹”。饮食注意增酸少苦,例如乌梅、柠檬、山楂可生津开胃;苦瓜、莴笋等苦味食物食用过量易伤脾胃,湿热体质者尤其慎食。运动以温和为主,如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拳,微微汗出即可;大汗后要及时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情志方面,需静心戒怒,避免“情绪中暑”,可以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或午后静坐10分钟,调息凝神。
民间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于淼介绍,中医推荐可适量食用地三鲜和果三鲜。地三鲜里,苋菜可清热解毒、蚕豆可健脑安神、蒜薹天然抗菌;果三鲜里,樱桃能补铁养心、枇杷润肺止咳、杨梅能生津消食。应季蔬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高,适当食用有益健康。
(责编:李慧博、孙娜)作者:本报记者 王美华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立夏养阳 重在养心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47079
相关内容
立夏:风暖昼长,万物并秀一句“我养你”,彻底击溃了林樵松内心的防线,追风者 张天阳
今日立夏!感受藏在古画里的浪漫立夏
立夏,就在今天
立夏偷得半日闲
大寒:寒气逆极,滋阴养阳
立夏:挥别春天,谨祝夏安
迎立夏,启新程,生命由此蓬勃
焦作市武陟县:多彩民俗迎立夏
春意藏,夏初长!5日8时10分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