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
参与乡村旅游还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初夏时节,走进太原市小店区西蒲村,青砖灰瓦的晋韵民居与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红色文化长廊下游人如织,特色种植基地里农户忙碌……这座村庄,如今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盘点“家底” 打造特色项目
历史上的西蒲村有“小太谷”之称,是连接汾河两岸的古渡,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2017年,“85后”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宏彬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学经济的他发挥所长找项目,同时盘点村里的“家底”。“一次整理村委会旧资料时,我翻找出西蒲汾河渡口伏击战及秘密印刷《论持久战》的线索,走访知情老人、联络专家求证后,这段尘封的历史逐渐清晰。”赵宏彬说。
依托这一珍贵历史资源,西蒲村打造了山西省首个以《论持久战》为主题的专题展览馆,通过四个篇章、七个展室,系统展示了这部经典著作的创作历程与历史影响。
今年,村里又创新推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馆,激光CS对抗场、地道迷宫等互动项目吸引了大批研学团队,让红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文旅融合 乡村焕发新活力
文旅产业发展要聚人气、迸活力,自然离不开食宿。在村北不远处,青瓦白墙的“浅陌村舍”悄然伫立,搭配着茅草覆顶的独特设计,古朴而又别致。这样的村舍,不仅聚起了乡村文旅的人气,更让乡村活力蓬勃迸发。
步入庭院,灰白石子铺就的地面错落有致,几把休闲躺椅随意摆放,搭配着遮阳伞,营造出闲适氛围,将都市的喧嚣隔绝在外。而扎染、漆扇等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更是为这里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小院中,游客亲手参与制作,将缤纷色彩与创意融入作品,既能收获一份独特纪念品,又能深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里不仅是歇脚的地方,更是感受生活的所在。”大家纷纷感叹道。
村庄蝶变 幸福生活入画来
“以前村里环境差,一下雨道路泥泞难行,现在大变样了,跟城里小区一样干净整洁。”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村里配备了专业的保洁队伍,还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家家户户门口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中来。
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批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回到家乡,为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新思想、新技术,更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让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起来。村集体收入不仅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村民的福利。
现在,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取5斤鸡蛋,7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享受1元爱心午餐。“一顿饭一块钱,有菜有肉,热乎又营养,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难题。”75岁的李大爷笑着说。
“展望未来,我们还要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品牌,带着全村人一起,把西蒲村建设成红色文化高地、生态宜居家园、文旅融合样板,让老渡口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更精彩的篇章。”赵宏彬如是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
网址:文化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54145
相关内容
吉林白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振兴新途径第二届湖南乡村诗词大会启动 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央广时评·文化过大年②】“村晚”直播火出圈 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清镇市美丽乡村建设开出“艺术之花”
《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滋养乡村未来
“南华彝绣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云南南华举办
乡村振兴在行动|古村新韵 艺术唤醒闽东山村的“诗和远方”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画说江村主题创作作品展”在南京开幕,范小青撰文推荐
湖南沅陵火场土家族乡:党建赋能人居环境提升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河北献县:农民书画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