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67岁时写的《苏轼西湖诗》,人书俱老,沉稳中流露俊秀之气
诗词中的生活智慧,如苏轼的'人生如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生活哲学#
此作《苏轼西湖诗》是赵孟頫于1320年所创,时年67岁,其中内容是抄录的苏轼的五言诗《夜泛西湖》,当赵孟頫的行楷配上苏轼的诗词简直就是绝配绝美,此作沉稳中流露着俊秀之气,是他晚年时期的佳作之一。
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它不不仅记录了苏轼笔下西湖的月夜之美,更凝聚了赵孟頫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创作此作时的赵孟頫人生阅历丰富,技艺炉火纯青。
他写的这帖书作,结构紧凑又好看,笔画圆润熟练,笔力刚健有力,字形姿态多样、富有变化,整体感觉既稳重又透出清秀俊朗的气质。
此诗是苏轼于1072年所作,苏轼的这几首诗通过写夜里游西湖时看到的景色和感受,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感慨,还有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思考融合在一起。
用清新自然、不受拘束的笔触,表现出苏轼既留恋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又能在面对得失时保持豁达超脱的心态。
然而在1320年的元朝延佑七年赵孟頫与朋友远游西湖诸名刹时,他见到了苏轼的这几首诗,瞬时有感而发,将其抄录下来,最终成了他晚年时期的不二佳作之一。
此时,他已在元朝历经四朝礼敬,又刚刚请辞回吴兴,夫人管道升的离去让他心情复杂。然而,西湖的美景与友人的陪伴,为他提供了灵感与情感寄托。这种复杂的情感,如同暗流涌动,使《苏轼西湖诗》的字里行间愈发显得深沉而富有韵味。
此作用笔精到,笔笔有法度,结体严谨且疏密得当,字形大小适中,重心平稳,墨色均匀,线条流畅,尽显温润秀逸的典雅气质。
其行书笔法细腻流畅,完美契合《苏轼西湖诗》描绘的优美意境,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变化表现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变幻景色,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此作在后世的流传之中转藏有序,所以几本完好无损,明清时期先是经多家私人收藏,之后被转呈上清宫,至此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乾隆皇帝的印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见证了它在宫廷中的尊贵地位。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址:赵孟頫67岁时写的《苏轼西湖诗》,人书俱老,沉稳中流露俊秀之气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54836
相关内容
36岁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成追女子惯用的诗当代书法家江涵之赏析:赵孟頫《梅花诗》
苏轼与高僧拼诗,一口气写下了8首咏雪诗,能找到一个雪字算我输
王安石、苏东坡各表一枝写西施
王安石再任宰相时,苏轼写下这首诗,使其颜面扫地
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轼写的什么内容引起的?其结果如何?
高僧为开导苏轼不惜破戒,苏轼感动后写一首诗,成蕴含佛理的名篇
从李白刘禹锡到苏轼辛弃疾,一人一首硬气诗,才华才是狂傲的资本
苏轼弥留之际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人生真谛,读懂受益匪浅
苏轼等宋元名迹将展南博,《治平帖》《墨竹图》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