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活过便好

发布时间:2025-07-05 00:14

《慢的艺术:从日常到人生》- 蔡澜的慢生活生活方式指南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慢生活书籍推荐#

读蔡澜的文字,常常让人想起晚明的张岱。时隔三百多年,地域也天涯海角,同样的是“极爱繁华”,爱美食,爱美女,爱美景,过得花团锦簇热热闹闹,从前的形容是“纨绔子弟”(非贬义版),现在的流行词叫“生活家”。两人的笔调也甚有似处,写故人,寥寥数语目如点漆,所记皆妙人妙事,写菜肴,全然是从亲为者的行家里手角度,活色生香,毕剥有声,油温火候宛在眼前。只是张岱的好日子仅限于明亡前的前半生,后来一直活在回忆里,蔡澜则有幸,赶上各行各业的黄金时代,于是新的生活不断铺展开,成为媒体口中与时俱进的有趣老头,如此度过83年人生,直到闭上眼睛。

年轻时的蔡澜

图片由博集天卷图书公司提供

蔡澜近年来出版的一系列作品

今人以蔡澜为奇,其实想想,中国文化里一直是有这样一类人的,如张岱,再如李渔,再如袁枚,对他们而言,享受生活是第一的,审美是从声色感官中剔抉出来的,这样人,难以用一般的价值观去衡量,更遑论束缚。譬如蔡澜自称交过61个女友,年轻人一听惊世骇俗,若是当年也已是如今这般女性纷然觉醒的社会环境,更是会被从道德上予以全盘否定,但如何呢?——纵站在道德的高点上也不得不摇头笑,继而承认,中国文化里一直是有,而且不能缺少这样一种活法的。

在香港,蔡澜是最出名的“才子”之一。须知“才子”这个称谓,指的不是一种考试成绩,而是一种气质,得清隽,得倜傥,得真性情,所到皆得美人芳心。蔡澜当然深具这种气质,虽然随年岁增长慈祥仿佛成了主打,但文字里的模样还照旧。更不必说年轻清瘦时,留学日本的旧照片里,他长得就像郁达夫小说里的人物。

祖籍广东潮州,生在南洋新加坡,学在东瀛,谋生定居在港岛,都是中原文化辐射到又有所偏离之地,猜想,或也正是这微妙的距离,让蔡澜承接了中华文化里一脉不那么主流、却令主流人欣羡的气质。用金庸的话说就是,“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现在一提起蔡澜,总想到吃,想到商场里色调明亮的同名粤式点心店,想到《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但往前三四十年,提到他,首先联系起的必是电影,电影人是他前半生最重磅的身份。父亲蔡文玄跟着邵氏兄弟下南洋做电影,蔡家就住在电影院里,年幼的蔡澜没事干,每天看完一场又一场,画面重复又重复,不感厌倦。星岛有位华人亲戚收藏了大量五四新文学,于是除了西游三国,他也看“冰心、张天翼和赵树理”——从国统区到解放区倒是都不落下。十四岁时发表了第一篇影评,算是正式跻身影界。十六岁就开始继承父业,为邵氏电影公司工作。十八岁去日本留学,正经学电影,仍旧是每天钻影院。日本影院不散场,蔡澜往往带了面包进去,买一张票看一天,就是在这样自我建设的语言环境里学好了日语。“六先生”邵逸夫隔海来信,指定他做邵氏公司的“驻日代表”,年纪轻轻就肩负起要职。所谓“驻日代表”,工作繁杂又关键,一方面要采买日本电影,与日本影界打交道,另一方面要帮助邵氏电影对外宣传,协助香港电影在日韩的拍摄。纵是如此,吃吃喝喝、风月韵事依然是并行的主题。青年时期在异国,待日后想起,最难忘的总是那样一些温柔缱绻的慰藉。那是一个正在全方面开放的世界,身处其中的青年们的黄金时代。

会享受归会享受,作为职业人为邵氏办事,蔡澜很有经济头脑。他向六先生建议,拍摄周期尝试从六十天压缩到二十天,精简人员,从而压缩成本。六先生也是不拘一格,听了这大刀阔斧的计划,略微思忖就允许他试上几部,还真能成。后来因种种纷扰,蔡澜离开邵氏,加盟嘉禾,更是促成了成龙的一系列卖座大爆片。彼时香港电影鱼龙混杂,黑恶势力横行,如日中天的成龙遭到威胁,蔡澜临危受命,带成龙远走巴塞罗那,在欧洲写剧本拍片。就在这光景里,蔡澜不忘考察当地,日后竟蹚出一条旅游事业路线。

1997年,厌了电影工业的“集体性”,加之种种不如意,蔡澜彻底退出电影行当。经营了几十年,做到副总裁级别,积攒了大量资源人脉,竟也说走就走掉了,这便不是一般人能做来的。一个转身,脱离了“职业”和“公司”的绑定,他反倒多点开花,用现在的话叫做“斜杠青年”,做电视综艺节目,当专栏作家,进军饮食行业,策划高端的逛吃逛吃旅行团,把单向度的人生拓出好些赛道,自此塑造了后来的人认识“蔡澜”的主要形象。再往后,玩微博,与天南海北的网友交游,开网店,什么时兴玩什么。问他何能如此,回答永远是“好奇心”三字。好奇,就永远对这世界感到新鲜,感到跃跃欲试,不待左思右想便纵身跃入。一时好奇不难,从三岁好奇到八十三岁,不容易。

蔡澜的文章,也秉此性。他出了两百多本书,内容基本上都是吃喝玩乐、男男女女,比起正襟的小说家或诗人,好似没什么了得,但读一读发现,平实里落得一个真字,受欢迎自有道理。记邵逸夫、张彻、李翰祥、胡燕妮、陈厚、钟楚红这些大人物大导演大明星,也记邂逅的某旅馆老板娘、某电影公司职员、某和尚,大人物不写其伟岸处,小人物亦不轻其平凡,等而所记都是日常,日常里体现的真处和妙处,摄取的都是最动人最有性格的一刻。他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充大,写文章只是写,只是记录,不以文章自居,更没什么使命感,大方称“半桶水也能生存,我就是一个例子”。有人说他文章轻松不能传世,别的作家听了要么气恼要么懊丧,蔡澜无所谓:“能不能留世,根本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真,有了这份真,就能接触到读者的心灵。”别人说这话有场面矫饰的嫌疑,蔡澜却不会,听其言须观其行,他确实是这样的人,他有那么多“好奇”等着,不指着“作家”的身份立世。他对自己的性情和文章有充分的评估,得出结论是写不得小说,因为写小说得能坐住,有耐性,他是没法子办到的。但这不等于对写作这件事不重视,对于写下的东西,他丝毫不大意,会认真推敲文字,有一个多余的字或晦涩的字都会被删去,因而读起来,精简也十分精当。

“真”最难装,文与人相观照,蔡澜本人也是有啥说啥。有日本厨王争霸节目邀请他当评委,日本人说话婉转,任何菜端上来都说好吃,你好我好,蔡澜实事求是,好吃就说好吃,难吃就说难吃,得了个“辛口”(说话刻薄)的评价,却也被观众激赞。放在今天善于制造矛盾的综艺节目里,肯定会是最有节目效果的存在。时代变易,风气转向,今天为俗务所困的年轻人拿烦恼问题去问蔡澜,得到他的回复,往往简短如金,“辛口”成了“通透”和“人间清醒”。

看到蔡澜的一段问答很有意思:

问:现实生活的人物,你的英雄是谁?

答:弘一法师。

问:你想怎么样死去?

答:油枯灯灭,悲喜交集,像弘一法师。

问: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答:吃吃喝喝。

弘一法师过着苦行的人生,蔡澜“吃吃喝喝”,俨然是苦行的反义词,似乎矛盾,细想也不矛盾。弘一法师也是前半生在红尘里尽情翻滚过后,方大彻大悟,寂然而去。尽情享受人生所能给予的甘美果实,饮食也罢,男女也罢,不为留下什么,只为一个不虚此行的体验,便无憾。就像蔡澜自己最爱说的三个字:“我活过。”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张玉瑶

网址:蔡澜:活过便好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5742

相关内容

蔡澜:活过便好
没读过《活过》,怎敢谈人生?蔡澜教你活出真自我
蔡澜他活过!香港四大才子全部谢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没有遗憾?
在烟火与哲思间重构生命——读蔡澜《活过》有感——王镜海
蔡澜和他的那些书:不止是谈吃
舒淇悼念蔡澜
金庸谈蔡澜:吃喝嫖赌,什么都懂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逝世
蔡澜是才子还是流氓大亨?
84岁蔡澜回应病危传言:未至于病危,请不必担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