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尤里·希什金:用巴扬之声连接世界
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场之一。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滑雪度假#
当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尤里·希什金的指尖落在巴扬手风琴的琴键上,流淌出的不仅是音符,更是跨越国界的音乐对话。作为当今巴扬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以精湛的技巧与炽热的情感,让这一乐器的独特魅力响彻世界舞台。而连续七届亮相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的他,早已将这座城市视作音乐的“第二故乡”。
“哈尔滨像家一样,小乐器里藏着大共鸣”
“我这次来感觉像回家一样。”尤里·希什金谈及哈尔滨时,眼中满是真挚的暖意。在他看来,哈尔滨大剧院的舞台虽大,却能让巴扬这一“小巧”的乐器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非常小的手风琴,在这里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这份共鸣,既源于舞台的声学魅力,更来自于哈尔滨对音乐的包容与热爱。
在第七届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开幕式上,尤里·希什金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作曲家张帅的《前奏曲第3号》。这首原为钢琴创作的作品,经他改编为巴扬版后,在哈尔滨完成了全球首演。“我相信这首作品一定会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共鸣,年轻人一定会非常喜欢。”他语气笃定,仿佛早已预见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这个曲子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比赛中都被演奏。我相信在我演绎之后,手风琴界的很多年轻人会去模仿。”这份对中国作品的青睐,恰是尤里·希什金与中国音乐界深度交融的缩影。
“以交流凝聚力量,哈尔滨搭建了‘伟大的平台’”
在尤里·希什金的音乐理念中,“聚集”与“交流”是艺术进步的核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聚集在一起,多交流、多演奏,凝聚成一股力量。”他强调,当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碰撞融合,艺术的生命力便会愈发旺盛,“每个国家的风格聚集在一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
而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正是尤里·希什金心中“伟大的事情”。“这个平台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谢这次活动。”在这里,尤里·希什金不仅是表演者,更是传播者——除了专场音乐会,他还开设大师班,将自己的经验与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音乐人。每年举办超过100场音乐会、在世界名校担任客座教授的他,始终将“传承”视作艺术家的责任。
“面对电子音乐冲击,传统乐器需在多元中寻突破”
当电子音乐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乐器的教育与普及面临挑战,手风琴也不例外。但尤里·希什金对此持乐观态度:“钢琴、吉他、小提琴这些传统乐器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常态。”
在尤里·希什金看来,乐器的发展本就该“多条路线并行”。“多元素的环境会形成更好、更有趣的状态。”他以吉他为例,“有传统吉他,也有电吉他,两种演奏方式并存,反而让乐器更有活力。”手风琴与巴扬亦是如此,“传统与电子的合作,对乐器的发展非常好。”这种开放的视野,让他既坚守传统的根基,又不排斥创新的可能,为巴扬的未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哈尔滨这座充满音乐气息的城市里,尤里·希什金不仅找到了“回家”的归属感,更让巴扬的旋律与中国的心跳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正如尤里·希什金所言,音乐的力量从不因乐器大小而受限,只要有热爱与交流,便能源源不断地绽放光芒。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 赵瑞瑄
记者:于秋莹 封娇 文/视频 韩伟/摄
编辑:马云鹏
网址:专访丨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尤里·希什金:用巴扬之声连接世界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9423
相关内容
专访丨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尤里·希什金:用巴扬之声连接世界八达岭长城奏响华美乐章 中俄艺术家共奉音乐盛宴
中俄艺术家奉上“大师燃情之夜”
中俄艺术家欢聚八达岭长城脚下,经典作品、即兴演奏点燃“大师燃情之夜”
艺术家专访|金入墨的艺术之路
馆藏赏析—《炼金术士》伊戈尔·巴拉诺夫(俄罗斯)
多国艺术家同台、手风琴萨克斯齐奏!阳台音乐悠扬 凸显“世界和声”
迪丽热巴丨花仙子降临
早田希娜用中文问候球迷 期待赛事精彩表现
9国艺术家在安徽黟县创作交流 用水彩表达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