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视角N刷《哪吒2》 郑土有畅谈民间文学的“活化”|名人大讲堂
阅读跨学科文献,拓宽研究视角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方法#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雷远东 实习生 严淑娴
“我在电影院里看了两次《哪吒2》,手机上已经记不清刷了多少次《哪吒2》相关的视频了。”7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土有,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又称《哪吒2》)为切入点,为名人大讲堂的线上线下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创新”的精彩讲座。
郑土有教授(右)与主持人海光现场对谈
在正式开讲之前,郑土有教授率先与主持人海光展开了一场“名家会客厅”的导讲。郑教授坦陈,由于专业背景的影响,他在观看《哪吒2》时,主要关注的是“饺子导演如何用民间故事素材服务于艺术创作”。同时,他也经常以研究的视角深入思考,“这部动画片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为何能吸引3.24亿人次观众纷纷观看?”
名家会客厅
在此后的主题讲座中,郑土有从“作品的核心理念”“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新科技手段”三个维度给出了答案。如触动无数观众心弦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精神,最早见于道教早期经典《西升经》。这种对命运的挑战和对自由的渴望,也契合了当下社会年轻人追求个性、不愿被束缚的心理,“作为非遗,必须要为社会发展、为民众的精神生活服务。《哪吒2》正是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传承利用的成功案例。”
讲座现场
作为长期深耕于民俗学、民间文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郑土有对民间文学的传承怀有深厚的情感。“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每逢夏天,便会到村里木桥边乘凉,那里风特别大。”让郑土有历历在目的,是趁乘凉之际聆听村里老爷爷们讲民间故事的场景。“大二那年,罗永麟老师(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的民间文学课,让我彻底爱上了民间文学。”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再到如今致力于培养研究人才,郑土有在民间文学、民俗学乃至非遗保护领域的缘分一直延续。他注意到,随着时代的演进,民间文学的传承环境已然发生显著变化,儿时围坐听故事的场景难再重现。“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民间文学、民俗、非遗保护等方面的课程,让大家对这方面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几乎每个月,郑土有都会到全国各地进行民间文学类非遗的知识普及性讲座。
当被问及是否会尝试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相关推广传播时,郑土有直言不讳地表示:“暂时还未考虑,一来是因为年纪大了,二来是手头的工作实在太多。”尽管如此,他依然肯定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积极作用,认为“这是新时代传承的一种重要体现。”接下来,郑土有将继续坚持学术研究,撰写并出版相关论文和书籍,持续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贡献自己力量。
网址:以研究视角N刷《哪吒2》 郑土有畅谈民间文学的“活化”|名人大讲堂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9671
相关内容
以研究视角N刷《哪吒2》 郑土有畅谈民间文学的“活化”|名人大讲堂民间文学如何创新?复旦教授郑土有入川开讲丨名人大讲堂
杨毅:以纪录片活化岭南文化 内容质量至关重要
名人大讲堂“蜀道文化季”今日开启
先民对时间的认知 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名人大讲堂
外国人都开始二刷哪吒了
N刷《知否》,剧中充满了许多令人惊艳的台词…
n刷发现新亮点哈哈哈哈哈…
聊一聊:最值得N刷的电视剧是?
《哪吒2》看哭了来访大陆的台湾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