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还去过泰山,写了 “会当凌绝顶”

发布时间:2025-08-02 14:43

古代诗词中的许多哲理,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含人生哲理.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生活哲学#

你知道吗?咱们印象里总写 “朱门酒肉臭” 的杜甫,小时候可不是总皱着眉头的。

那会儿杜家在洛阳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家,祖父杜审言是出了名的诗人,父亲在朝廷做官。你想啊,这样的家庭,孩子能差到哪儿去?我总琢磨,杜甫小时候怕是没少跟着大人参加那些文人聚会,不然怎么七岁就能写出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这样的句子呢?

记得有回翻他的诗,看到一句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突然就想通了 —— 这哪是后来那个忧国忧民的老杜啊,分明是个带着点傲气的少年郎。十来岁的时候,他跟着父亲在山东待过一阵子,那会儿的泰山,可比现在热闹多了。

你猜他第一次站在泰山脚下是什么表情?我总觉得,该是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攥着衣角,可能还忍不住拽着身边书童的袖子问:“你说这山尖,真能摸着云彩吗?” 毕竟是打小读着孔孟长大的孩子,心里总憋着股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劲儿。

听说他爬泰山那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贴身的小厮给他背了一囊干粮,还有祖父留下的那支青玉笔。山路陡得很,他才爬了一半,额头上的汗就顺着脸颊往下淌,把藏青色的袍子都浸湿了一小块。可你看他那股子劲头,擦把汗就往石阶上冲,嘴里还念叨着刚想出来的句子。

爬到中天门的时候,他坐在石头上歇脚,抬头往天上看。那天的云特别白,像棉花糖似的堆在山尖上。山风一吹,松涛哗哗响,远处隐约传来挑山工的号子。他突然就愣住了,手里的笔在纸上悬了半天,最后只写了个 “望” 字。后来我才明白,有些震撼啊,是真的没法立刻说出口的。

最妙的是到南天门那会儿,正好赶上太阳要落山。金色的光把云彩染成了火烧似的颜色,山脚下的村庄小得像棋盘上的子儿。他身边有个老道笑着问:“小郎君,这山够高吧?” 你猜他怎么说?他没回头,只是把袍子下摆一甩,大声说:“这还不够!”

现在再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总觉得能看见那个站在日观峰上的少年。他那会儿哪会想到后来的安史之乱,哪会料到自己要在破茅屋里写 “床头屋漏无干处”?可就是这份少年心气,藏在字里行间,过了一千多年还能让人觉得热乎。

有时候会想,要是能穿越回去,跟那会儿的杜甫搭句话该多好。不用提什么 “诗圣” 的名头,就坐在泰山的石阶上,递给他一块干粮,听他讲讲下一首诗要写什么。说不定他会眼睛一亮,拉着我往山顶跑,说要让我看看真正的 “天高地迥”。

你发现没?那些能流传千古的句子,从来都不是硬写出来的。就像杜甫写泰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爬得多高,而是把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揉进了山水里。后来他颠沛流离,看过了太多人间疾苦,可再读他的诗,总能在字缝里找到当年那个站在泰山上的少年 —— 眼里有光,心里有火。

咱们现在总说 “不忘初心”,其实千年前的杜甫早就懂这个理了。不管后来经历了多少风雨,他始终记得自己站在泰山之巅时的那份辽阔。这种劲儿,不管是写诗还是过日子,不都挺珍贵的吗?

要是你也喜欢这样的故事,不妨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就发财啦。

网址:杜甫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还去过泰山,写了 “会当凌绝顶”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2252

相关内容

杜甫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还去过泰山,写了 “会当凌绝顶”
今晚大家都去过七夕了,而我却宅在家里四刷《陈情令》…
小时候喜爱的郭靖味道,果然还原得不错!
老公其实很爱她,家庭条件也不错,大宝也大了…
“荷花奖”舞剧《杜甫》即将在蓉上演
当时家里条件非常困难网红小英送养孩子属实…
小巷人家:从鹏飞的穿着上就能看出他家里条件不好…
战火中走出来的邓泰山,如何成为亚洲首位肖赛冠军?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全红婵感受到的爱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
沉郁顿挫,是对杜甫最大的误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