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让契诃夫的“海鸥”跨越百年展翅飞翔

发布时间:2025-08-11 03:21

艺术欣赏推荐:《艺术的故事》艾伯特·戈斯科夫斯基解读艺术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阅读推荐书单#

今年8月,北京保利剧院推出“俄罗斯经典文学话剧演出季”,从契诃夫到普希金,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到瓦赫坦戈夫剧院,在舞台上竖起俄罗斯文学与戏剧的一座座丰碑。作为本次演出季的首发剧目,由莫斯科艺术剧院现任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导演的契诃夫经典名剧《海鸥》于8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保利剧院开启首次来华巡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宾斯基分享了这版经典复排的独特魅力:以女性为真正主角,以当代视角激活百年文本,让《海鸥》在跨越时空的共鸣中再度“振翅”。

莫斯科艺术剧院现任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导演

新版融入部分中国词语

125年前,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让《海鸥》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立院大戏;如今,哈宾斯基因为坚信经典的永恒性,选择了排演《海鸥》并将其带到中国。“《海鸥》从未过时,因为它太现实了。”他说,剧中探讨的人际关系、亲子矛盾、女性对爱的倾注,以及年轻一代对理想的执着,都是跨越时空的共通命题。

莫斯科艺术剧院《海鸥》剧照 北京日报记者方非摄

“无论用什么语言,身处哪个时区,人们都渴望被关注、被爱、被承认,这种愿望从不分时代。”哈宾斯基认为,这种“即时的渴望”——“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就要被接受”——正是《海鸥》打动每一代观众的核心。他特意提到,新版会加入些许幽默细节,比如“海鸥”“你好”这样的中国词语,为的是让中国观众更易走进故事,却始终紧扣“利己主义”与“被承认的渴望”这些核心主题。

用创新精神赋予经典新生

《海鸥》的戏剧史本身就是一段传奇:1896年,契诃夫的四幕喜剧《海鸥》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首演。这部作品打破传统戏剧的叙事范式,刻意回避戏剧性高潮的营造,以俄罗斯乡间庄园为背景,通过四位青年主人公的命运交织,深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艺术与生活的矛盾。然而,这场首演却成为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之一。契诃夫本人目睹了首演现场的反应,深受挫败,甚至萌生退意。

而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涅米罗维奇-丹琴科以莫斯科艺术剧院之名重新诠释这部作品,通过突破性的舞台语汇与表演理念,成功唤醒作品内在的生命力,使其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里程碑。谈及这段往事,哈宾斯基认为,成败的关键在于“创新”。

“我看过两个版本的记录,”他分析道,“首版的失败,源于当时对新现代戏剧的处理粗糙且缺乏突破;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两位创始人,接纳了新的执导方法、舞台理念与表演方式,用创新精神赋予了剧作新生。”这种创新,在125年前打破了戏剧的固有边界,如今也成为哈宾斯基复排时的精神指引,他深知传承的意义不仅是复刻,更是延续这份敢于突破的勇气。

莫斯科艺术剧院现任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导演(右二)和剧组成员一起分享《海鸥》

以女性做主角源于生活本真

“对我们来说,这部剧中真正的主角是女性。”在哈宾斯基导演看来,这种“主角性”并非刻意拔高,而是源于生活本真——女性在男性的成长轨迹中,始终扮演着深远影响者的角色。“她们可以让男性飞向天空,也可以将其化为灰烬,这种力量并非戏剧的夸张,而是对生活中女性影响力的诚实呈现——无论男性是否愿意承认,这份影响早已渗透在生命的肌理之中。”

莫斯科艺术剧院《海鸥》剧照 北京日报记者方非摄

对于此次北京之行,哈宾斯基和团队印象深刻:炎热的天气与观众的热情同样炽热,繁忙筹备间隙的故宫之行充满惊喜。“我们带着自己的节奏与能量,将演出献给观众。”正如契诃夫的文字总能在不同时代照见人性的真相,这版《海鸥》以女性为帆,以创新为风,载着百年的智慧与当代的洞察,让每一代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模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网址: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让契诃夫的“海鸥”跨越百年展翅飞翔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4939

相关内容

莫斯科艺术剧院将携契诃夫成名剧《海鸥》来华巡演
“海鸥不是乖巧可爱的鸟儿”,濮存昕再排契诃夫《海鸥》
《海鸥》再“振翅”,契诃夫名作,诗意重现人艺舞台
《海鸥》再展翅,契诃夫经典,诗意登人艺舞台
濮存昕畅谈三部大师名剧 预热北京保利剧院8月俄罗斯经典话剧演出季
读书 | 名家导赏,译文社新版《契诃夫戏剧全集》纪念契诃夫逝世120周年
如果选一位俄罗斯画家来中国办展,“列宾就是不二之选”
广安春天艺术剧院上演《春暖人间》
手语叠加影像:《三姐妹》对观众的双重“压迫”
中国指挥家李昊冉被任命为马林斯基剧院终身客座指挥 书写历史新篇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