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臣清理门户,侯马常三家崛起,1953年相声界风云再起
经济学入门《货币崛起》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籍推荐#
相声江湖,师承至关重要。
1953年初春,天津的寒风仍未散去,但在一栋不起眼的建筑内,京津两地的相声界巨头却齐聚一堂。台上,张寿臣老先生神情严肃,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从今天起,相声的门户必须要清理清楚!”
张寿臣,身为相声界第五代“寿”字辈的门长,江湖上有着“相声总掌门”的美誉。此时,台下坐着四位“寿”字辈的元老:张寿臣、常连安、马三立、郭荣启。后排则站着一批“宝”字辈和“文”字辈的年轻艺人,他们屏气凝神,等待这场相声江湖命运之会的正式开始。
这场会议的决策将彻底重塑相声的江湖秩序,为未来七十年的师承关系奠定基础。而在会议室外,时代的曙光正悄然照进这个曾经流浪在天桥地摊上的行当。
门户混乱:相声界的战国纷争
解放前,相声界可谓一盘散沙。由于生活所迫,许多艺人的师承关系杂乱无章。许多演员既是评书艺人,又跳上相声舞台;有的自称“相声传人”,却从未拜师;甚至还有人随意更改辈分,打着“祖师爷”的旗号四处宣扬。
相声界的师承问题层出不穷:张杰尧自称向高闻元请教,但却只是“口盟”关系,从未正式拜师。为了让张寿臣承认他属于“德”字辈,张杰尧甚至改名为“张稽祖”,自封为“相声祖宗”。张寿臣面对这种挑衅,无奈之下,只能戏谑地称他为“傻大爷”。
此外,评书与相声的界限模糊,许多艺人“两门抱”。例如,谢派单弦的创始人谢芮芝,原本是单弦艺人,但因与“万人迷”李德钖关系亲近,被收为代拉师弟。这种跨界现象虽然丰富了表演形式,却也让师承关系更加混乱。
在动荡的年代里,张寿臣虽身为相声总门长,但也因无暇整顿行规,只能勉力维持现状。相声界迫切需要一场系统的清理,明确每个人的师承和归属。
张寿臣:铁腕整顿,重建秩序
张寿臣,1899年生,12岁便拜入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成为“寿”字辈的首位弟子。凭借过人的天赋,他在学艺期间便掌握了大量段子,迅速成名。20世纪20年代,他与李德钖合作,一度声名鹊起。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相声江湖中,张寿臣的地位举足轻重。身为“寿”字辈,他的威望足以让前辈的“德”字辈也要敬他三分。他处理江湖事务雷厉风行,甚至连代拉师弟的决策都无需请示师父。举例来说,在收常宝堃为徒时,他仅凭一句话,就将常宝堃的父亲常连安收为代拉师弟,即便焦德海还在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渐恢复稳定。张寿臣意识到,混乱的相声界亟需整顿。他决定亲自出马,召集京津两地的相声名家,重整江湖秩序。凭借他在相声界的绝对权威,这场决定性会议没有人敢缺席。
四位寿字辈的元老——张寿臣、常连安、马三立、郭荣启,代表了相声界的最高权威;而台下的宝字辈和文字辈弟子们则都在焦灼地等待着自己的未来将如何被重塑。
一纸令下:清理门户,重塑秩序
会议一开始,张寿臣便开门见山,直言不讳:“从今天起,相声的门墙必须分明!”他首先处理的是张杰尧的问题,宣布将其与师弟韩子康从相声门中开除,列为“海清”(没有师承者)。张杰尧的徒弟班德贵则被转入马三立门下。
这一举措掀起了震动:被列为“海清”的张杰尧将彻底失去在相声界的立足之地,而班德贵则意外成为马三立的重要弟子,前途一片光明。随着会议的继续,张寿臣还严格界定了评书与相声的界限,他明确要求:“评书是评书,相声是相声,必须分清楚。”对于那些双栖艺人,他要求其明确归属,不得混淆。
更为重要的是,张寿臣还清除了一大批内容低俗、表演拙劣的艺人。他毫不留情地说:“相声是艺术,不是要饭的玩意儿!”这些因低俗段子而生存的艺人被清除出门户,为相声界带来一场彻底的净化。
三家分立:侯、马、常三家崛起
这次会议不仅理顺了相声的门派关系,也无意中催生了相声界三大家族的鼎立局面。侯宝林、马三立和常家三大势力逐渐形成并各自发展壮大。
当时,侯宝林已是北京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在这次会议之后,他积极推动相声的改革和创新,带领同行们抛弃“下九流”的自卑情结,力求在艺术上取得突破,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艺,树立起“人民演员”的新形象。
常家则因张寿臣的特别关照稳固了地位。常连安是张寿臣的代拉师弟,常宝堃更是张寿臣的亲弟子。常宝堃英勇牺牲后,常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鼎盛时期,常家从艺者达数十人,成为津门相声的重要力量。
马三立,作为相声世家出身,其父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会后,马三立加入天津市曲艺团,并创作了许多经典段子。尤其是《买猴儿》中的“马大哈”形象,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张寿臣去世后,马三立成了天津相声界的领军人物,马派相声风格逐渐成熟,深受观众喜爱。
重生:从街头杂耍到人民艺术
1953年的清理门户为相声的转型扫清了障碍,但真正的蜕变还需依赖内容的创新。解放前,相声的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被视为低级趣味的代名词。1949年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相声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传统段子已经陈旧,观众不再买账,甚至有演员在台上被当众轰下台。
转折点出现在侯宝林等人拜访刚从美国归来的老舍时。老舍提出:“去掉那些骂大街的脏话,加入新内容、新知识,既能教育人,又能引人发笑。”在他的指导下,侯宝林等人开始对传统段子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精神。
1952年,随着“北京市曲艺工作团”的成立,年轻演员得到培养,传统段子也逐渐被改良和创新。1954年,上海文化广场上,14,000名观众见证了一场相声的巅峰演出,这一盛况是旧时代艺人无法想象的。
从此,相声真正完成了从“街头杂耍”到“人民艺术”的转型,成为了更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
网址:张寿臣清理门户,侯马常三家崛起,1953年相声界风云再起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6235
相关内容
1931年,张寿臣首开山门,为何要在同一天收下常连安、常宝堃父子风云再起,正邪交锋!
谢贤一语惊人,娱乐圈风云再起
风云再起,共赴射雕江湖
战神殷郊,封神朝歌风云再起,马背上书写风云传奇
武林再起风云,大侠令究竟“花落谁家”?
《东方不败风云再起》这部电影真是精彩绝伦,堪称经典!
1926年,张寿臣为何对母亲说:妈,您就让我穿这身重孝把她送走吧
曹云金谈侯耀华“清门事件”:相声界的波澜再起
风云再起,一步江湖!探访山东版《射雕英雄传》,跟随 游览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