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以物养志|中原作家

发布时间:2025-08-18 10:25

家居陈设要遵循'少而精,以简驭繁'的原则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家居陈设哲学#

作者:陈鲁民

来源:《郑州日报》

古人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学者木心也说过:“玩物丧志者,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物有博古清玩、园林幽舍;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玩物既可丧志,也可养志,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以物养志最早的记载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他为了激励自己不断注重精神提升与品德修养,在沐浴用具上刻下警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的动态革新理念。其中,“新”字的三重递进,体现了从单次革新到持续革新的过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创新”思想的源头。他是在养革新之志。

勾践的“卧薪尝胆”,则为以物养志的最成功实践。兵败亡国的越国君王勾践,为复国报仇,他睡在柴草上,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天起床后都会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以此来铭记自己的耻辱和决心复仇。经过“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成功复国,“三千越甲可吞吴”。他是在养强国之志。

东坡种竹,也是以物养志。苏轼生平爱竹,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因而,他不论是京城为官,杭州主政,还是贬谪黄州,远徙海南,都不忘在房前屋后种一片竹子。闲暇无事时,赏竹、画竹、写竹、咏竹,以竹喻人,以竹养志,激励自己像竹那样坚韧、高洁,不堕流俗,不屈恶势,正直阳光,豁达通透。最后,他成了诗词文书画禅全面发展、样样精通的文化大家。他是在养文化之志。

清代笔记小说《履园丛话》记,苏州城隍庙里住持袁守中,志趣高洁,见识不凡。他的案头摆着一具用紫檀木制成的小棺材,长三寸许,有盖可开可阖,每每拿在手里把玩。有客人笑问:“君制此物何用耶?”袁守中回答:“人有生必有死,死则便入此中。吾怪世之人但知富贵功名、利欲嗜好,忙碌一生而不知有死者,比比是也。”所以每当他遇有不如意事,就看看它,把玩一阵,慢慢就想通了,释然了。他是在养人生之志。

陈毅不论是当上海市长还是外交部长,办公桌上始终放个铜墨盒,上面刻着一行字:“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尽管陈老总一生功勋赫赫,威震天下,但却始终秉持谦逊谨慎的品格。陈毅有一首诗写道: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在养人品之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物是一样的物,但玩法不同,寓意有别,志趣各异。写诗填词也是在玩物,一般人也就是当成文字游戏,满足于敷衍成篇,合辙押韵,因而被称为雕虫小技;李白却写成了“诗仙”,杜甫写成了“诗圣”,白居易写成了“诗魔”。写字画画也是在玩物,王羲之写出了《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张择端画出《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物可以养志、养心;也可以养廉、养节。孔子见“宥坐之器”,悟出“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做人道理。于谦见石灰出窑,立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板桥听到窗外清风吹动着竹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能发财”几个字烧制在瓷碗上,一生践行不辍。他们都做出了一番事业,非同凡响。

人贵有志,志贵在养。无心者,事事可丧志,物物可丧志;有心者,事事可养志,物物可养志。一斋幽舍,几椅瓶花,笔墨书画,游鱼闲猫,俯仰把玩,皆可生清趣,养清志,使人精神有所托,情感有所寄。

网址:陈鲁民:以物养志|中原作家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6941

相关内容

台湾作家司马中原去世,生前曾说:两岸同文同种、“去中”没道理
“中原电影”的光与影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让作家开金口讲文学课
陈炯民执行狙击任务
百名作家写安定:以诗为媒 以文为介
长沙民政职院第四届“书香民院”系列读书文化活动启动
张正旭:陈丹青画“淡定”|中原作家
作家鲁敏携《金色河流》走进伦敦书展,英文版被全球推介获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
陈庆民先生荣获「墨缘堂艺术大赛」书法一等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