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5)新的时代,新的城,需要新的诗
探索非虚构类书籍的创新写作手法:阅读新领域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创作指导#
编者按: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大河源》。阿来一路追溯黄河源头,行走在高原,也行走在历史和地质变幻的深处,为这片土地和我们的文明唤醒记忆、接续血脉。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阿来笔下,我们再次看到她青春的样貌,重新感知她的体温和心跳。作品以地理地质层面国家重大考察的科学资料作参考,用诗性语言记述了黄河源区的自然景观、地质变迁,探究了这片大地的文化记忆,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壮美景观。
在西宁街头行走,我注意到,夏季确实绿意盎然,好几种行道树花繁叶茂,比如樱花与丁香,更有本土植物,高丛珍珠梅,树形比野外更优美,一穗穗细小的洁白花朵比在野外更繁盛。但到秋冬季木叶尽脱,景象便有些萧瑟了。但这些年已有所变化,就是行道树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针叶常绿的青杄。
青杄是松科云杉属乔木,四季常绿的针叶树。树冠塔形,树体高大,针叶碧绿,在城市的不同运用场景中,无论孤、散、群植,都能造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植物园中,我停留最多的是蔷薇园。
青藏高原上的两三千米的地带,自然分布多种野生蔷薇,它们对土质要求不高,能在土壤瘠薄的地方蓬勃生长。这个蔷薇园中,初看上去,起码栽植了二三十个品种,我能认出的就有腺齿蔷薇、峨嵋蔷薇、小叶蔷薇、西北蔷薇等好几个品种。特别是北方城市中常见的黄刺玫,弯曲下垂的枝条上,花开如瀑。
还有好几种苹果。
这个植物园有趣之处还在于,下半山是规划整齐的人工栽培区。如果继续往高处去,半山之上就是自然状态,完全是一派野趣了。土壤不太湿润,上面长着典型的西北地区的植物,野韭、狗娃花、红花岩黄芪。树的品种也不少。攀上山梁,高耸的电视塔下,可以俯瞰湟水河畔的西宁,城因水而得生气,水因城而显灵动。
读过一些写河湟的古诗词,都是风寒水冷,战云密布。
骆宾王《边城》:“野昏边气合,峰寒戍烽通。 ”
刘宪《奉和金城公主入西蕃待制》:“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歧。 ”
万世德《河西》:“五月湟中气犹冽,天骄远遁长城窟。 ”
刘永椿《赴大通途次遇风》:“麦绿不吹春雨落,沙黄时杂塞尘多。 ”
而眼下的西宁城,新修的宽阔大街,引导着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湟水河两岸迅速扩张。高速公路、铁路,把人的视线引向更远的地方。
新的时代,新的城,需要新的诗。
这样的诗也是有的。
我想起当代青海诗人昌耀的歌颂城市建设与建设者的诗。这首诗是在西宁写的,是写西宁的。
《边关:24部灯》:
边关。
旷古未闻的一幢钢铁树直矗天宇宏观的星海。
—— 树冠下的那些栖鸟是24部灯吗!
那是上个世纪如梦初醒,生气蓬勃的八十年代。
我们云集广场,
我们的少年在华美如茵的草地上款款踱步。
看不出我们是谁的后裔了
我们的先人或是戍卒。或是边民。或是刑徒。
或是歌女。或是行商贾客。或是公子王孙。
但我们毕竟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都是如此英俊。
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他们先人的血缘或许更加复杂。烧当羌?先零羌?吐谷浑?唐古特人?准噶尔蒙古?和硕特蒙古?来自遥远中亚的穆斯林?来自陇左陇右以至更远地方的汉人?在这座叫过鄯州,叫过青唐,如今叫做西宁的城市中间。
而我感到自己是一滴水了。
感到眩晕。感到在荡漾。在流动。
昌耀自己是一个动荡时代的刑徒,一个汉人,他曾经有过一个唐古特牧女为妻,并生育了混血的后代。他已经完全认同自己为这驳杂丰富的当地人群中的一个成员了。
我也是追求者。
当初,我原极为庄重地研究了这一幕:
自始至终目睹施工队的艺术家们
从他们浇筑的基坑竖起三根鼎足而立的
钢管。看见一个男子攀援而上
将一根钢管衔接在榫头。看见一个女子
沿着钢管攀援而上,将一根钢管
衔接在另一根榫头。
他们坚定在将大地的触角一节一节引向高空。
高处是晴岚。是白炽的云朵。是飘摇的天。
我站在那座电视塔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昌耀所歌颂的那座灯塔,想起他的诗。他曾经生活在眼下这座城市。新的时代到来了,一个诗人,不再把自己视为放逐边地的过客。是这座城市、这片地域的建设者,是见证者、歌颂者。
网址: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5)新的时代,新的城,需要新的诗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6973
相关内容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2)比人类历史更加久远漫长的属于地质史的时间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12)话到此处,便有些人神不分,历史与神话相互混淆了
期待一下WTA的“大动作”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会是什么呢?
让丝路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声光交汇处,新的传奇正在书写
「一拍即合 一起为伍」时代少年团五周年的新视频发布了!
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成风向标,新作品是王道,创作人才是宝贝
人民网评:让丝路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锚定时代“新坐标”,这是杨庆祥与朋友们的“诗与思之舞”
江苏宜兴:千年陶都非遗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