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八十年代末相声不景气,让人诟病郭德纲篡改相声历史?
娱乐脱口秀:听郭德纲的相声,妙语连珠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搞笑生活视频#
最近,台湾的王伟忠到郭德纲家做节目,提到郭德纲的过去时,郭德纲自己也忍不住回忆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老郭说:“上世纪80年代末,那个时候相声行业正处于低谷,大家都看不到希望,甚至有时吃不上饭。为了生计,我去唱戏了。”其实,他在一个月前的天津广播采访中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7岁学评书,9岁学相声,到了80年代末,相声没什么市场,我才去唱戏的。”
这两段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应,他们指责郭德纲篡改了相声的历史。特别是有人指出,郭德纲1987年认识杨志刚,1989年拜师杨志刚和靳金来,1991年成了文化馆的合同工,而1993年,他被杨志刚安排到自己儿子杨金山的文化公司工作,干了一年便离开了。质疑者说,郭德纲不可能在1989到1993年间学相声、说相声,还能抽空去唱戏,因为那时候他正在虹桥文化馆学艺,根本没时间去演戏。而且,他那时还学了三百多出戏呢!
但是,大家可能忘了一点,文化馆不仅仅只有相声这一门艺术。为了养活自己,文化馆也必须走出去演出,不可能一直只做相声演出,戏曲、评书、相声,甚至各类杂技都是节目内容。只要有心学,想学什么都不难。杨志刚之所以让郭德纲签进文化馆,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个纯粹的相声演员,而是因为郭德纲天生口才了得,酒量大、办事能力强,而且是杨金山文化公司的人才储备。所以,郭德纲成了文化馆的得力助手,甚至常常带队组织文艺演出。那时他串一串戏,其实完全是“边做边学”的过程。
更有些质疑声音说,80年代末正是相声的黄金期。那个时候,几乎所有演出都会有相声,观众爱看。实际上,相声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央视春晚的推广,相声才开始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相声的火爆吸引了大量人涌入,连带着行业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加上小品的崛起,导致相声逐步走向了衰退。到80年代末,相声的受欢迎程度大不如前,甚至成了许多综艺节目中的“鸡肋”项目。那个时候,甚至有些相声演员在台上被观众扔瓶子赶下台。郭德纲称那个时期相声行业低迷,实际上是实话实说。
此外,质疑者还提到马季和姜昆是那个时代的“相声大明星”,这点没人反驳。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人物,郭德纲也从未否认前辈们的贡献。反倒是那些指责他的人,根本没有看过郭德纲的相声和节目,如何能下这种结论?
郭德纲向来对相声前辈非常尊重,他的节目里经常推崇相声的经典人物和作品。金霏、陈曦、卢鑫、张康等相声演员,哪个不是通过郭德纲的节目为更多观众所熟知?
至于说郭德纲故意树立了“拯救相声”的形象,这真是可笑。这个“拯救相声”的标签其实是别人贴给他的,早在20年前,郭德纲自己就曾表示过:“我并不能拯救相声,顶多是个相声的‘守坟人’。”他的目标不是改变整个行业,而是保护和传承相声的艺术。至于有人说他“篡改相声历史”是为了争夺话语权,这简直是胡说八道。郭德纲是民间艺人,他并不去与那些拥有官方话语权的机构争斗。话语权在哪里?在曲协、文联、文化部的手里,郭德纲不过是一个艺人。他的工作是做得比同行更好,所以才能吸引大量的关注与非议。
那些总说郭德纲“篡改”历史的人,不如自己上台试试,拿出真本事。你们如果真那么牛,可以自己开公司,带着团队干掉德云社,那才叫有说服力。否则,光是在背后造谣、诋毁,岂能证明你们的能力?
更有甚者,说郭德纲“离相声艺术越来越远”,这简直是笑话。如今,郭德纲已经将德云社打造成为相声行业的龙头,谁还能教他如何做事?你觉得郭德纲需要你来“警告”吗?如果真有能力,那就自己去做,组织相声公司,超越德云社,再说别的!
至于相声市场的现状,确实是不景气的,只有德云社依然生机勃勃。相声不火,是因为郭德纲火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网址:一句八十年代末相声不景气,让人诟病郭德纲篡改相声历史?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8263
相关内容
郭德纲:争议背后的相声传奇,功过如何评说?曲协主席冯巩发文谈相声历史,为何只字不提郭德纲?三点原因
姜昆与郭德纲:相声巅峰对决,谁主沉浮?
郭德纲的相声不好笑了,是江郎才尽还是走进了误区?
嘲讽郭德纲“不懂相声”的相声博士,现在混得怎么样?让你们失望了
郭德纲:从平凡中崛起,书写相声传奇
郭德纲于谦黑人AI版相声,毫无违和感
著名相声大师魏文亮大寿,郭德纲缺席杨议未到,相声圈里一片和谐
曲协主席冯巩发文谈相声发展,盛赞姜昆和苗阜,只字未提郭德纲
今年相声春晚!郭德纲于谦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