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马三立不合时宜刊布京津相声谱系,为何三年后自毁规则?
发票保管期限一般为三年,过期后可申请销毁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技巧# #发票保管#
相声界讲究师承和辈分,这也是相声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实,相声能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师承关系的传承。然而,解放后,传统的师承体系被认为是封建残余而遭到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师父和徒弟,而更注重现代教学的意义。直到八十年代,拜师的风气才逐渐恢复,而在1985年,马三立发布了《京津相声演员谱系》,明确了相声界的师承关系。但为什么仅仅三年后,马三立又亲手摧毁了这一规则?
作为一种起源于街头的江湖艺术,相声的师承关系在行业保护和传承发展上至关重要。解放前,那些没有拜师的相声演员是不能在地摊上表演的,要靠相声养家糊口,就必须拜师学艺,进入相声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声的发展。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徒弟拜师后要效力三年,还得签生死合同,这些陋习正是解放后师承被废除的原因之一。
1985年,马三立发布的《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为什么说不合时宜呢?因为那时解放后相声的师承体系已经明确被废止,这样的举动显然与政策相悖,甚至会招致批评。比如,苏文茂先生在多次采访中称常宝堃为“老师”,这实际上也是在那个背景下产生的称呼。
那马三立的举动为何不合时宜呢?另一个原因是,许多相声演员根本无法进入马三立的谱系。比如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当时没有拜师,所以无法进入谱系,而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也未曾拜师,自然也无法列入其中。这样一来,很多当红的相声演员都被排除在谱系之外。那么,马三立发布这一谱系的目的,是不是也在无形中把这些演员排斥在相声界之外?
尽管如此,马三立的《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仍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本谱系中,马三立基本还原了相声的师承传承关系,这对理清相声发展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三立此举也带有正本溯源的意义,即相声的传承不是谁都可以随意决定的。典型的例子便是张杰尧,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的师父是北京相声老艺人高闻元,是德字辈。但张寿臣在解放后明确解除张杰尧的师承关系,张杰尧因此成为了海青。马三立在谱系中列出了张杰尧,但对于其辈分却表示存疑,并没有采纳张杰尧或张寿臣的说法。
相声的师承关系有着严格的讲究,显然不是个人说了算。然而,马三立在1988年却自毁了这一规则。当年,姜宝林收徒时,马三立作为嘉宾在现场突然指着姜宝林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徒弟了。”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姜宝林早已有了明确的师承关系,他一直是李洁尘的徒弟,且在长期的相声演出中,姜宝林也一直以“宝”字辈的身份出现。即便是张寿臣也认可这一辈分。
但马三立的一句话就让姜宝林的辈分跳跃,显然违反了相声界的规矩,也与他曾发布的《京津相声演员谱系》背道而驰。至于马三立为何这么做,有一种说法是他觉得姜宝林的收入没有达到应得的标准,原因是姜宝林的师父李洁尘人品不好等。然而,这件事在相声界并不被广泛接受,姜宝林也没有自称为“宝”字辈。
网址:1985年,马三立不合时宜刊布京津相声谱系,为何三年后自毁规则?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9391
相关内容
1985年,马三立不合时宜刊布京津相声谱系,为何三年后自毁规则?侯宝林未称呼三叔惹马三立不满,为何苏文茂却直呼杨少华名字?
1984年,侯宝林遇到难事,为何全国只有马三立可以搞定?
李文华拜师马三立,为何困难重重?背后规矩你了解吗?
1977年,马三立为何对王凤山说:我刚给观众三鞠躬现在给你三鞠躬
侯耀华:我父亲很尊重马三立先生,他派遣我去天津听马三爷说相声
1993年侯宝林大师病逝,为何马三立评价侯宝林似乎暗含深意?
“无人不宗马”的马三立马志明父子,为何却和天津相声界不对付?
马三立比侯宝林地位高?当年工资透露不一样信息,观众说各有千秋
1982年,马志明拜师无门之时,马三立为何不让马志明拜于佑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