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剧目频出海,起点为什么是黄浦?

发布时间:2025-08-30 22:55

[健康] 脚底出现小黑点是什么原因? #生活常识# #常见疾病防治#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夏末初秋,好戏、好演员,汇聚黄浦。

今天(30日),亚洲大厦星空间剧场,一堂音乐剧“大师课”正在进行。

授课人韩国演员玉珠铉,刚迎来自己音乐剧演绎生涯的第20个年头,在韩语版音乐剧《蝴蝶梦》等众多戏目里担纲女主角。

邀请玉珠铉来沪的,是曾成功输送首部中国原创剧目出海的音乐剧制作公司“一台好戏”。此次“一台好戏”邀请她任交流大使,展开系列活动,助力中国原创剧目跨境文化交流。

玉珠铉观众见面会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致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正成为全球优质演艺资源的码头、原创作品的源头,而作为承载地之一的中心城区黄浦,依托商旅文体展联动,给相关市场主体带来丰富机遇。区文旅部门介绍,黄浦有专业剧场27家,获区级备案的演艺新空间109家,为上海市民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演出座位和二分之一的演出数量。更有体系完备的产业政策作支撑,曾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出台文旅产业政策及高效的审批服务,为演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政务服务。

演艺头部企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引进优秀剧目,也让更多中国原创故事走出去。“一步步证明,中国音乐剧市场有价值,中国原创将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汉坤举例说,《#0528》将于10月在首尔大学路驻演,《去你的夏天》推介舞台将登陆新加坡。

坐落于人民广场的亚洲大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剧场聚集区。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国际小剧场相互“串门”

《蝴蝶梦》原版为德语,在维也纳首演后,迄今为止已在全世界10余个国家演出。其作曲者西尔维斯特·里维曾对玉珠铉说,相较之下,亚洲演员的舞台表现力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玉珠铉认为,“也许是我们东方人,对于情绪的表达更为细腻和深刻。”

2013年,玉珠铉在演唱《蝴蝶梦》著名歌曲《瑞贝卡》时,全情投入,镜头捕捉到她情不自禁流泪的画面,从此被许多中国音乐剧观众记住。

昨天(29日),玉珠铉在上海文化广场与中国观众见面,现场表演了代表作唱段。“一分钟不到,见面会的票就售罄了”,一台好戏创始人汉坤说,目前来亚洲大厦看小剧场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是“00后”,对于这样一位活跃舞台20年之久的外国女演员,是否有足够的兴趣?“这次活动让我们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论行业如何快速迭代,好作品与好演员永远是舞台上的‘常青树’。”

图为黄浦区市百一店内的星空间,黄浦区为演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政务服务。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上海音乐剧舞台上,新人辈出,但真正要称得上“优秀”,需要时间来打磨。“通过歌声传递感情的能力,要到35岁以后才会逐渐丰满”,玉珠铉在许多年轻演员身上看到了优秀的嗓音条件,但是在经验还不够丰富时,很难进入角色自在地表演。在她看来,音乐剧是由一个个不可复制的瞬间组成的艺术,因而这种传递感情和思想的能力,就显得格外珍贵。

此次获邀来上海展开活动交流,玉珠铉高兴之余也谈及责任与使命:“韩国除了传统音乐剧舞台,在首尔大学路也诞生了许多小剧场,希望首尔大学路和上海亚洲大厦之间,有越来越多演出交流。”

加快在国际市场“获客”

去年,“一台好戏”输送音乐剧《蝶·变》落地首尔大学路,是中国首部在海外驻演的原创音乐剧,2个月时间里吸引1.5万人次观演,上座率达到95%。

从购买韩国版权的音乐剧来沪驻演,到中国原创音乐剧有了韩语版,这条出海之路,起点为什么是黄浦区汉口路?

“支持演艺新空间的政策,让我们坚定选择了黄浦”。汉坤说,此前做戏剧的民营企业不多,原因在于很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场地来创作和表演,由于价格与档期等因素,可供选择的剧院并不多。而上海支持打造的演艺新空间,在满足演出频率等条件后,可以将写字楼、商场等非标准空间改造为“演艺新空间”,亚洲大厦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被一群做戏的专业人士看中,改造为一个个小剧场“星空间”。

《阿波罗尼亚》剧照。采访对象供图

首部引进版权作品《阿波罗尼亚》在“星空间1号”演到了现在,达到每场演出上座率95%的成绩。在汉坤看来,“垂直的百老汇”并不能完全描绘亚洲大厦的真实生态。

有别于伦敦西区、百老汇,坐落于人民广场的亚洲大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剧场聚集区。“不仅交通、人流、资源集聚,市场对原创剧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催生出一批创作与技术人才,推动音乐剧生态实现了从版权引进到原创主导的蜕变,才有了原创剧目出海的故事。”

亚洲大厦被称作“垂直的百老汇”,汇聚了众多环境式驻场剧目,图为星空间18号·谜剧场《怪物》。本报记者 周辰 摄

从票务数据来看,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他说,目前主要是本地消费客群,国内其他地区观众一般会在周末或节假日来这儿看演出,他建议从商旅文体展联动的角度出发,丰富体验维度,让“来黄浦看戏”成为对全球游客最具吸引力的消费体验之一。

“一部独立剧目的输出,让我们有动力去思考和行动,如何架构起成熟的文化交流平台。”汉坤说,“一台好戏”不仅获得2024年度上海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扶持,并于今年5月入选商务部2025-2026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眼下,他们正思考,如何将“个案”变为“组团”,推动优秀原创音乐剧目更快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加快“获客”。

原标题:《中国原创剧目频出海,起点为什么是黄浦?》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张晓鸣

来源:作者:文汇报 周辰

网址:中国原创剧目频出海,起点为什么是黄浦?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0806

相关内容

“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发布中国原创作品“出海清单”
16部精品剧目展演!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幕
广话携经典剧目亮相文博会,助力中国演艺扬帆出海
中国网文出海“圈粉”靠什么
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40亿元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首次亮相文博会助力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
舞剧《咏春》海外巡演后“回家”演出 将二次“出海”
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我们有机会让中国IP成为全球IP
文艺出海 文化扬帆
网络文学作品连续8年获“银河奖”,中国科幻或进入“起点”时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