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家闺秀,数学零分被录取,远嫁海外,有人苦恋一生而不得
为什么冰箱里永远有最后一块好吃的饼干?因为它被放得最远,所以最后一个拿出来。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琐事趣谈#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合肥,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张家。这个家族中诞生了四位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她们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合肥四姐妹。著名作家叶圣陶曾由衷赞叹道:九如巷张家的四位才女,谁若能娶到她们中的任何一位,都将是一生的福气。这四位姐妹中,最小的那位便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角——张充和。
在现存的珍贵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合肥四姐妹的合影,其中张充和站在最左侧。与其他姐妹不同,张充和的人生轨迹从婴儿时期就发生了转折。在她仅11个月大时,就被过继给了二房的祖母抚养。这位养祖母出身名门,是一位典型的大家闺秀,对张充和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更重要的是,养祖母亲自教导她学习古典文学,从识字到背诵诗词,无不亲力亲为。在这样精心的培养下,张充和4岁就能背诵古诗,6岁已能认字,稍大一些便能流利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正是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为张充和打下了异常深厚的国学基础。
1930年,当养祖母离世后,16岁的张充和回到了苏州的亲生父亲身边。她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就读,与姐妹们团聚生活。张父是个狂热的昆曲爱好者,在他的熏陶下,张充和不仅爱上了这门古老艺术,更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表演天赋。值得一提的是,张充和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后,当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张充和在其中功不可没。
1946年,张家兄弟姐妹在上海重聚,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张充和依然站在最左侧的位置。回到苏州后,张充和开始向姐姐们学习现代生活方式,她们一起郊游、骑自行车、打球。同时,她也开始接触数学和几何,但自幼浸淫在古典文学中的张充和,对这些现代学科实在提不起兴趣。
21岁那年,张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极端成绩被北京大学国文系破格录取。考试前,家人为她准备了全套的绘图工具,她却直言不需要,因为她早已放弃数学。这个零分完全在她预料之中。能够被破格录取,完全得益于她惊人的国学造诣。
在感情方面,追求张充和的才子络绎不绝,其中最著名、最痴情的当属诗人卞之琳。那首脍炙人口的《断章》,就是他为张充和所作。卞之琳对张充和的痴恋持续多年,甚至为她终身未娶。他给张充和写了无数封信,却很少收到回复。张充和坦言,卞之琳并非她心仪的类型,她以不回信的方式委婉拒绝,但卞之琳依然执着地继续写信。
多年后,张充和在与学生苏炜的谈话中澄清:这完全是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我从未恋爱过,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原来这只是一场单相思。当被问及为何不明确拒绝时,张充和解释道:他从未正式表白,我又怎能直接拒绝?晚年的张充和在回忆时补充道:他人很好,但性格不够爽快,与我完全不合拍...确实有过其他追求者,但都不如卞之琳这般认真持久。我很感激他的情意,但感情不能勉强。
从时间线上看,卞之琳1933年与张充和相识,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的暗恋。直到1948年张充和结婚,1955年卞之琳才步入婚姻。这种执着虽然感人,但也令人不禁思考:明知无果却仍坚持,这种追求是否过于不理性?然而感情之事,外人终究难以评判。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随着《断章》的广为传诵,成为了文坛佳话。
1948年,张充和与著名汉学家傅汉思结为连理,次年移居美国。他们相濡以沫五十余载。张充和曾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除了日常的相互扶持,更多时候是我们各坐桌子两端各自忙碌。傅汉思会帮她整理画稿,她则协助丈夫准备教学资料,生活平淡而充实。
晚年的张充和保持着低调谦和的处世态度,淡泊名利。出于尊敬,人们都称她为张先生。她始终保持着穿旗袍的习惯,在书法、昆曲、诗词等领域造诣颇深。随着张爱玲、冰心等才女的相继离世,张充和被公认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最后一位真正的大家闺秀。她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世人珍视,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珍贵见证。
网址:最后的大家闺秀,数学零分被录取,远嫁海外,有人苦恋一生而不得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3855
相关内容
张艺谋一步三回头,巩俐偷偷抹泪,原来白月光远嫁成他一生的潮湿假扮公主的真实霸主,她为探寻父亲的秘密而远嫁北境…
老一辈为什么不主张远嫁
果然三哥最疼爱胧月,可惜最终是四哥登基为帝,最后还送胧月远嫁和亲
赵远舟必定是爱而不得,心爱之人近在咫尺却触不可及,真是悲惨
远嫁和亲不愿逃走,为黎民百姓远嫁和亲,享受锦衣玉食便承担起这份责任
说了无数次了,男二别找这么帅的,最后只会爱而不得,让人意难平!
巴基斯坦妈妈来看远嫁中国的女儿!
苦恋郭富城八年,最终以一句“不合适的鞋”画上句号
零基础学唱《一生所爱》,谐音助手现已推出!超过1600首歌曲的完整版谐音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