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三苏出川地 他为什么对这里尤其印象深刻?
刻板印象对个人行为和他人评价有深远影响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学#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9月26日下午,《东坡大家讲·第二季》将走进眉山市美术馆,在“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现场,三位策展人张家伟、翟晓楠和谢可人,将为我们深入解读“三苏与巴蜀”。活动现场不仅有好听,更有好看。我们将在三苏的诗文中,在当代名家的书画中,去看900多年前,出入巴蜀的三苏是怎么发朋友圈的。
图为展览现场。
2024年夏天,策展团队耗时二十余天,对巴蜀各地的三苏遗迹遗址开展实地调研,北至剑门古蜀道,南抵宜宾牛口坝,东达重庆巫山县,并系统梳理各类文献,形成数万字研究资料,最终确立“眉州记忆:我家江水初发源”“三苏出蜀:梦寻归路蜀山长”“蜀地百朋:谁言万里出无友”“诗助江山:至今瓣香长不断”四单元叙事框架。
调研组在宜宾会诗沟。
此前,沿着三苏脚印,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美术师张家伟寻迹了乐山、宜宾、泸州、广汉、剑阁等地。“在三苏的巴蜀足迹中,深切感受到了文助江山和江山助文的实证,触摸了三苏所塑造出新的文化地标的历史魅力。”张家伟介绍,三苏三出巴蜀两返眉州,在出返蜀路途中感受巴蜀各地风俗文化,将所见江山胜景化为诗文,塑造了新的文化地标,引后世无数贤者追忆向往。
根据学界研究,三苏第一次出蜀为嘉祐元年春(1056,约闰三月初),由蜀中主要官道金牛道发成都经汉州(广汉)、绵州(绵阳)、过剑阁出利州(广元)离蜀,约本年五六月间至京。嘉祐二年(1057)三月轼辙兄弟皆进士及第,本年四月七日程夫人卒,三苏接到消息后仓皇返蜀。三苏此次返蜀并无文献证明准确的取道路线,按时值夏季,若逆水而行则道长且险,因此这次返蜀大概率是从陆路返回。
调研组在宜宾南井口。
嘉祐四年(1059)秋,轼辙兄弟守丧期满,三苏携眷赴京第二次出蜀,此行沿岷江、长江发嘉州(乐山)经戎州(宜宾)、泸州至渝州(重庆主城区)再经忠州(今丰都与忠县地区)、万州到夔州(奉节)出巫山县后离蜀,嘉祐五年(1060)二月至京。
治平三年(1066)四月二十五日苏洵卒,六月二苏扶父柩返乡归葬,自汴河南下,于楚州循运河下至扬州瓜洲渡,入长江逆行返蜀,于治平四年(1067)四月至眉。熙宁元年(1068)七月除丧,本年冬二苏第三次离蜀,此后再没返还故乡,本次出蜀路线与第一次出蜀路线相同。
张家伟介绍,三苏走陆路出返蜀时,由于道途艰险,事由紧张,在蜀道上没留下当时当地的诗词。“现存的提及蜀道点位的基本都是后来追忆,也只有几首。”
调研组在宜宾南井口。
而第二次出川则大不一样。“第二次是已经考中进士了,去京城事由不紧,走的是水路也较轻松,心情比较畅快,边行边游,三苏写下诗篇百首,今尚存数十首。”
“我们沿着三苏在巴蜀的行踪路线考察,可以见到几乎每一个三苏驻足地,都有关于他们的记忆与传说。”张家伟介绍,如乐山的载酒亭、东坡楼。就在凌云山上。很多纪念东坡的景点。山上的清音亭,据南宋人记载是东坡取名并题字。东坡还曾写诗给嘉州太守,羡慕他的生活“载酒时作凌云游”。
在寻迹中,哪个地方让自己印象最深?张家伟认为是宜宾思坡镇的会诗沟。“景色太美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此相会。“虽然没有史实依据,但却代表了当地人民对苏黄在此会诗的美好期盼,让人动容。”
当天,张家伟将带来《文字、图像、艺术的三苏巴蜀行迹再现》分享。
当天讲座现场,除了有奖互动外,三位策展人还将带着大家,“重走三苏出川入蜀路”,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三苏的“朋友圈”。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也不用遗憾,封面新闻将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网址:寻迹三苏出川地 他为什么对这里尤其印象深刻?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5582
相关内容
《杜甫三别:离愁别绪的深刻描绘》雷佳音说对赵丽颖印象非常深刻……
川剧《梦回东坡》从成都出发 开启“寻迹”之旅
苏轼妹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苏轼好友对出下联,羞坏了苏妹妹
这个夏日,最最最逗趣的“小宝”少侠陪伴着我们~大家对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
好演员太可惜了,他演的地下交通站的保禄让人印象很深刻!
白举纲回应芒果严选时的真诚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实力也毋庸置疑…
电影节上,陈凯歌对张颂文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高启强的演技真是震撼人心!
恒隆周年庆典,偶遇黄轩,他那走路带风的风采,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立春·寻迹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