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三星堆王国可能是因为内部斗争走向衰落

发布时间:2025-09-27 21:30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落。 #生活知识# #文化教育#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

三星堆王国可能是因为内部斗争走向衰落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神秘的三星堆如何成为一统成都平原的王都型古城?又因为什么原因衰落?在考古学家的不懈研究下,或许真相正在渐渐浮现。9月27日,2025年三星堆论坛在德阳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在主旨演讲时,以三星堆遗址的两次转变为中心,勾勒了极可能是三星堆古城兴起和衰落的历史脉络。在孙华的研究中,三星堆古城并非简单在原有聚落上扩建,而是重新规划建设的新城。但最终或许是因为三星堆国家的内部斗争打击了神权贵族集团,部分人群开始迁出,三星堆王国最终渐渐衰落。

三星堆这样一统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

孙华介绍,三星堆遗址的年代范围从距今45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2900年左右,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一样的文化面貌。在三星堆遗址的第二大期,也就是三星堆文化初期(距今3650年至3400年左右),在原先聚落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城墙和城濠。“三星堆西北面的月亮湾小城,是三星堆文化初期营建的第一个小城。到了距今约3400年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向北、东、南三面扩展,修筑了三星堆城的大城,也就是今天所见的三星堆城址的外轮廓。在大城的城墙和城濠完成后不久,三星堆人又在西北小城东面修筑了东北小城即‘仓包包小城’,从而形成了一大三小三星堆城的现状。”

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大的时间,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文化。除了人们使用的器物群发生很大改变以外,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无兴废也有很大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孙华认为,三星堆聚落大规模地开始营建城墙和城濠,其实已改变了先前三星堆聚落的范围。原来三星堆聚落西部的仁胜村地点、三星堆地点(袁家院地点)等,都被城墙和城濠分隔在城外。这次营建行为还毁弃了原聚落不少区域,原来一些大型建筑废弃平毁后压在了城墙之下。“从这些现象看,三星堆城的兴建,不是简单围护原先既有的聚落,而是重新规划建设一座新的城市,三星堆城是三星堆国家建立后摧毁旧聚落后营建的全新中心都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时期,由于资源争夺等各方面的原因,各个社群纷纷在自己的中心聚落周围修筑城墙,形成了城邑林立的现象。随着城邑间争斗的日益激烈,成都平原逐渐形成了沱江冲积扇和岷江冲积扇两大集团对峙的局面。最后的结局是沱江流域的三星堆集团最终崛起,一统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

孙华接受采访

可能因为内部斗争走向衰落

三星堆聚落最终吞并了成都平原其他古城,成为成都平原的唯一中心聚落,为何此后反而开始修筑城池?为何三星堆人要对原先的聚落大拆大改,毁弃不少原本颇具规模的大型建筑呢?根据对三星堆人丧葬习俗改变等方面的研究,孙华认为可能其间三星堆人群的主体发生了大的变化,外来的社群代替了原来三星堆聚落的社群。

孙华表示,丧葬习俗是相当保守的东西,通常情况下会长期延续甚至不断强化,移风易俗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三星堆遗址内和遗址周边的墓葬突然消失,再加上三星堆聚落内房屋普遍被毁,这就使人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即外来的社群代替了原先三星堆聚落的社群。”在从宝墩文化(距今4500至距今3650年)向三星堆文化(距今3650至3150年)的转变过程中,来自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长江中游的后石家河文化等人群进入成都平原,三星堆聚落人群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三星堆的外来人群,有一支强势人群,这就是三星堆文化末期的十二桥文化。

当然,三星堆最惊艳世人的就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出现。孙华介绍,三星堆城的西南小城推测为是三星堆国家的宗教祭祀区,“当三星堆宗教祭祀场所遭到破坏,需要另外找地方处理这些器物,所以三星堆人在原先的西南小城外护城河边寻找了这个地点,将其平整成一个广场,在广场的南部挖掘了长方形的土坑。在这个广场上举行某种仪式后,三星堆人将这些器物掩埋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三星堆城内大型营建工程也终止了。孙华表示,三星堆遗址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兴建了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如小城和大城的城墙和城濠、青关山地点的大型高台建筑、月亮湾地点的玉石工业作坊以及可能存在的铸铜等作坊、大型祭祀场所等。这些营建活动在后来戛然而止,原先营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这时期也受到破坏,停止了使用。到更后时期,三星堆城的城墙已经严重破坏。三星堆文化后期扩城所建的东北小城即“仓包包小城”,该城的东北角城墙即“马屁股城墙”后来只剩下1.5米多高。“通常说来,一座城修筑不易,不会轻易平毁,城墙一角被平毁,很可能与战争的攻城有关。”

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遗址曾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三星堆城从国家中心都城下降成为普通城邑。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争夺都城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三星堆城的部分城垣遭到破坏,城市水系也因此改变,大型建筑区原功能不再,宗教祭祀场所也不复存在。这场战争的性质,孙华认为可能是三星堆国家的内部斗争,“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应该是掌管宗教祭祀活动的神权贵族集团。战火熄灭以后,留在三星堆城中的人们主要集中在三星堆城的西北小城一带,另有一些人群迁往他处。正由于三星堆部分人群的迁出,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十二桥文化的聚落数量迅速增多,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来源:川观新闻

采写: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摄影:赵明 吴聃

网址:【古蜀文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三星堆王国可能是因为内部斗争走向衰落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6024

相关内容

声光影互动激活三星堆文化,“遇见古蜀”展览亮相798
三星堆光影展亮相苏州
人民日报海外版|三星堆光影展亮相苏州
三星堆后裔在印度?考古发现的逃亡路线靠谱不?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在沪开幕
为什么三星堆遗址和现代彝族没有什么关系?
发布特种邮票、互动体验厅开放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文化大礼包”
国博雅集与剑南春联合打造“星河回响”文物活化项目
三星堆与罗丹展开“超时空对话” “青铜之光”特展在沪揭幕
三晋出版社:打造考古文博新特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