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手稿出土!胜过9成书法家,辽宁图书馆“镇馆之宝”
《聊斋志异》的鬼怪故事引人入胜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睡前故事#
在中华“四大名著”里面,普罗大众最喜欢看,且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聊斋志异》,它通过惊奇的“鬼故事”,还有狐、仙、妖等神话题材,反映出当时朝代的现象,涵盖官场腐败、科举制度、婚姻伦理等主。
比如皇帝爱斗蟋蟀,以及朝中官员们,顺应他的喜好,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鲁迅曾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郭沫若看后也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部《聊斋志异》在近代,也翻拍成电视剧,收视率颇高,虽然影视剧和书籍内容,我们时常接触,但是此作的原稿,相比极少有人见过。
甚至大部分网友认为,此作的手稿早已消失,实际并非如此,辽宁图书馆之中,还藏有《聊斋志异》的手稿真迹,观看卷内字体,蒲松龄的书法水平,丝毫不逊于专业的书法家,这点我们回溯他的学书经历,也可以看出。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生于淄川(今山东淄博淄川区),其家族乃是书香门第,受其熏陶,蒲松龄自幼饱读诗书,勤练书法,据说10岁时,就是当地闻名的“神童”。
到了19岁,应童子度,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可见天资之高,学养之深厚,按理说如此卓越的才华,之后人生必定是坦途,可是天不随人愿,此后蒲松龄参加科考,一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为贡生,这幅《聊斋志异》就是期间50年,走访各地,采集民间野闻而创作。
依据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可知他必然学过“台阁体”,这幅手稿的个别笔画,就有“台阁体”的意味,但是并非完全仿照,与古法融合,点画拙质凝厚、醇和自然,笔势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种风格略有几分宋人的感觉,不夸张的说,这一水平胜过9成书法家
您对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网址:《聊斋志异》手稿出土!胜过9成书法家,辽宁图书馆“镇馆之宝”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6158
相关内容
张青松:《聊斋志异合评》前言陕西发现唐僧真迹,这字已达“神仙之境”,胜过当今9成的书法家
普拉多博物馆镇馆之宝首次“数字化离馆”,互动VR展登陆上海
北京艺术中心将举行管风琴艺术周 “镇馆之宝”管风琴即将揭幕
寻根!《包山徐氏宗谱》入藏苏州金庭镇图书馆
男子32岁创作出一幅画,被国家收藏,酬劳400块,如今成镇馆之宝价值3亿
皇帝故意写了一个错别字 如今却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开启
袁克文唯一存世的日记手稿,拍卖价格680万,当今书坛无人能比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敦煌文化特展再现千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