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唐代柳公权《史公纪赞碑》作品欣赏
英国大英博物馆欣赏世界历史珍品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遗迹#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晚唐的大书法家、官员、诗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出身河东柳氏,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状元。初任校书郎,进入夏州李听幕府。柳公权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先后历仕七朝,累官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柳少师”。晚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工于辞赋,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刻石》等。其中柳公权晚年书写的《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和《神策军碑》这三部作品因艺术价值高,被后世称为“唐楷三神品”。
“唐楷三神品”是指柳公权晚年书写的三件精品力作,分别是《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神策军碑》。这三件名作分别创作于公元841年、842年和843年,均是“柳体”成熟期的重要代表作,因其笔法精妙各具特色,成为学习楷书的珍贵范本。其一:《玄秘塔碑》为841年刻立的楷书碑文(现存西安碑林),柳公权六十四岁书丹。通篇28行每行54字,碑文记载大达法师生平。该碑笔法方圆并用,起笔方折峻利,收笔含蓄回锋,结体中宫紧密而外围舒展,标志柳体成熟风格的确立。清代书家王澍评其“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其二:《史公纪赞碑》是柳公权为唐武宗书写的名碑,创作于842年3月。主要记载主要记载唐朝皇帝亲述史公考察孔子事迹,柳公权六十五岁奉旨书写。通幅笔法精妙,开阔灵动,棱角转折稍作圆润,结体端庄大气,骨力充沛,融合了《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的笔法特征,体现柳公权晚年清劲雄奇的书风,真正达到“心正则笔正”的艺术境界。原碑早佚,唯一存世的《史公纪赞碑》宋拓本为后世所崇,现为著名书画家黄桢祥、黄锦祥所藏。其三:《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为唐武宗书写此碑,创作于843年。为记载禁军改制而作,柳公权六十六岁书丹。此碑较《玄秘塔碑》更为舒展雍容,笔画粗细对比减弱,结体平稳开阔,笔画圆润,展现晚年书风由刚健向浑厚的转变。原碑早佚,《神策军碑》帖本曾流失海外,后以重金购归,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史公纪赞碑》刻于柳公权晚年,是其楷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以结构严谨、笔法精妙著称。 为唐武宗书写此碑,笔势舒展,笔画圆润,体现了“颜筋柳骨”的典型特征。据悉,学者黄锦祥最新发现的柳公权《史公纪赞碑》为宋拓本,又称为《纪赞碑序记》,全称《唐皇帝述史公纪赞碑序记》。此碑立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柳公权奉旨书写(原碑真迹)。此帖是国内唯一存世的孤本,弥足珍贵。通幅楷书,结构严整,骨骼开张,拓制精良,完整保留柳公权书法笔墨特征,集中展现其楷书艺术成就。《史公纪赞碑》作为唐碑代表,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合称“唐楷三神品”。现为著名书画家黄桢祥、黄锦祥所藏,是学习柳体楷书的绝佳范本。《史公纪赞碑》为纸本,墨色淳古,字形宽大,体势灵动,气度非凡。原装旧裱,现存42页,共485字,每页纵31厘米,横20厘米。文中主要记载唐朝皇帝亲述史公考察孔子事迹,落款为“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此作为柳公权六十五岁时所书,正值柳公权书法风格成熟期,距离《玄秘塔碑》创作仅隔四个月时间,反映出柳氏笔迹的奥秘与演变。
《史公纪赞碑》在书法史上有着崇高地位。与《玄秘塔碑》齐名,并称为“伯仲篇”;又与《神策军碑》并称为“姊妹篇”,它诞生在《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者之间,是研究“柳体”成形的关键之作,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柳公权名贯古今,在“颜筋柳骨”中,柳指柳公权,其书法刚劲有力,谓之“柳骨”,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和《神策军碑》等。
柳骨,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楷书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骨力峻挺、瘦硬通神,与颜真卿楷书并称“颜筋柳骨”。作为晚唐书风代表,柳体以方笔为主,笔画瘦劲舒展,结构纵长严谨,强调中宫紧收、外拓舒展,代表作《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神策军碑》集中体现了法度森严与灵动的结合。
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书进入鼎盛时期,如丽日当空。这一时期,文献载有《冯宿碑》、《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淮南监军韦元素碑》、《义阳郡王苻磷碑》等等将近二十通碑,而以《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典型,声名最为卓著。从《玄秘塔碑》至《史公纪赞碑》、《神策军碑》已构成柳体大成。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然而,七十岁以后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欲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柳公权作品在不同时段均有变化,但能自成一派被称为“柳体”。
柳体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以楷书为基础创立的书法体系,其特点是骨骼刚劲、结构严谨,呈现出匀衡瘦硬的美学特征。该字体融合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前贤技法,形成“骨力遒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与颜真卿书法并称“颜筋柳骨”。“柳体”最重要的三件代表作分别是《玄秘塔碑》、《史公纪赞碑》和《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现存西安碑林,《史公纪赞碑》帖本为学者黄锦祥所发现,通篇笔法锐利,结体精密,被誉为楷书典范。柳体对后世书法教育影响深远,其规范严谨的结字法则至今仍是楷书入门必修课。
《玄秘塔碑》是841年12月刻立的楷书碑文(现存西安碑林),柳公权六十四岁书丹。《史公纪赞碑》为柳体代表碑帖之一,842年为记载唐朝皇帝亲述史公纪赞而作,柳公权六十五岁书写。比《玄秘塔碑》更为开阔灵动,棱角转折稍作圆润,结体端庄大气,骨力充沛,体现其晚年清劲雄奇的书风。原碑早佚,唯一存世的《史公纪赞碑》宋拓本现为著名书画家黄桢祥、黄锦祥所藏。而另一通《神策军碑》则是843年为记载禁军改制而作,柳公权六十六岁书丹。其中《史公纪赞碑》字形比较清晰完整,保留了原作的书法面貌,为后世书法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范本。黄锦祥曾赞誉柳公权:“习楷者多重颜崇柳,筋骨刚正,乃君臣之气节也!”
《玄秘塔碑》与学者黄锦祥最新发现的柳公权《史公纪赞碑》齐名,并称为“伯仲篇”,是后世研究柳体的关键范本,更是柳公权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作,标致着柳体成熟期的最高水平。《神策军碑》则与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柳公权《史公纪赞碑》又并称为“姊妹篇”,两者均是奉旨所书等级极高,而且都是宋代唯一存世孤本,是学习柳体晚年书风的珍贵范本。
黄锦祥别称“素柳先生”,在书画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学术成果,曾先后发现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和柳公权《史公纪赞碑》原帖真迹等圣贤墨宝,并出版相关专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业界影响较大的学者之一,在艺术界和收藏界享有盛誉。“素柳先生”是指著名学者黄锦祥,因其在八年内先后发现了罕见的怀素和柳公权真迹,这两位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如雷贯耳的大家。因此,人们对此发现者黄锦祥亲切地尊称“素柳先生”,这一称谓不仅是对他在书画研究领域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杰出贡献的生动写照。
最新发现的《史公纪赞碑》碑帖,书写时间比《玄秘塔碑》晚一年,又比《神策军碑》早一年,是二者承前启后的重要名作。《史公纪赞碑》融合了《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的笔法特点,总体风格相近,法度谨严,精魄强健,然而也有细别。《玄秘塔碑》极露筋骨,劲健中较遒媚;《史公纪赞碑》则端庄大气,舒展凝炼,清朗雄奇,比起《神策军碑》骨力更矫健,而且刻工极精,保存良好,被认为柳书传世最佳者。《史公纪赞碑》的发现,为柳公权历史文献添上浓墨重彩一笔,补充研究柳书未见空白。
这件珍贵的《史公纪赞碑》碑帖,不单文章妙书法好,充分印证柳公权“心正笔正”的艺术理念,凝聚千年不折的君子气节。唐文宗曾称誉柳公权:“若钟繇、羲之再世,难以超越。”黄桢祥赞曰:“柳公权《史公纪赞碑》筋骨挺然,劲健潇洒,风骨入墨,心正笔正,力透纸背,俊俏中有清刚之气!”范仲淹称曰:“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米芾说:“柳公权如深山道人,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在米芾的心中,柳公权的字不染凡尘,其书作只应是天上所有。书法界也认为《史公纪赞碑》是研究柳公权晚年笔法演变的关键实物,是不可多得的“柳体”瑰宝。
柳公权《史公纪赞碑》出身高贵,原碑立于唐王朝的宫廷禁地,一般人是不能走近去拓印,故存世拓本极为稀少。《史公纪赞碑》作为唐代官方碑刻代表,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共同奠定柳体楷书的巅峰地位。此碑明确记载柳公权官职与创作时间:“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为研究唐代职官制度提供实物证据。《史公纪赞碑》有明确建造日期,建于唐代“会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并由当时最有名的刻碑圣手镌玉册官邵建和跟他的弟弟邵建初镌刻。现存仅有42页珍贵的《史公纪赞碑》宋拓本一册,内容如下:
【全文】《唐皇帝述史公纪赞碑序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盖自上古以来,事不可考最为难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考之,《尚书》独载唐虞他无所考矣!及夫游历四方,访其遗风,予尝西游峒北,过湪鹿,东渐于海隅,南观于苍梧,所至之处,长者遗老各有所称述。黄帝尧舜之处,令人凭吊,不置风教,虽殊予所历者,与圣经不其相远也。经之缺略,诚不完矣。复诵世赞云:“孔子至圣也。”余何能赞一辞,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圣人,非人所能至,然此心向往而窃慕之。尝伏读其书,觉其道德仁义充塞于天地之间,因而想见其为人,及适鲁而拜观。
孔子之庙堂遗风犹在,见其车服,有神圣之容,礼器存雍和之色。俊秀诸生,时习礼于其家,真令人低囘。歎!美于门墙之下,不忍遽去也。余欲赞:“孔子而不可,以名言因思天下,有位之君王,与夫立功立德之贤人。”君子亦云:众矣,生在当时,莫不以为荣及其没也。则杳然已焉。若孔子不过一布衣耳,非有国有位者也。自其没后,数百年间相传已廿余世,无论道德崇奉不衰,而斯文一脉,凡为学者宗。上自天子王侯,下遍中国,凡习《六艺》者,皆折衷于夫子,岂古君王贤哲之所能及哉!
余稽古而酌今,欲赞:孔子终不能赞一辞,但约略想见之,猗欤休哉!可谓至圣矣!
御述:上古已往之,纪赞发为文章,以思表见于来世,以为斯记。
会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建)
柳公权书此碑时已65岁,正值其“柳体”书法成熟期,此碑文结体遒劲,笔画瘦硬,外拓圆转之势明显,兼具颜真卿楷书的雄浑与自身风格的清健,是研究柳公权书法特征的重要实物资料。《史公纪赞碑》的重大发现,成为继《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之后的又一“柳体”楷书珍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史公纪赞碑》的发现不仅展现了柳公权典型的书法风貌,而且为我们了解“柳体”的演变环节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又增添了一座新的名碑。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碑文的内容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唐皇帝、史公和孔子的相关事迹,都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史公纪赞碑”485字补历史之缺,意义重大。整篇“序记”是柳公权奉皇帝之命亲笔书写的碑文,弥足珍贵!在柳公权现存的所有书迹碑帖中,《唐皇帝述史公纪赞碑序记》是其较高级别的一件书法作品。故此柳公权对《史公纪赞碑》极为重视,竭尽全力秉笔直书,所书之字端庄森严,较之前书写的《玄秘塔碑》更为精练娴熟,被奉为学习柳书的佳作。
网址:稀世珍宝:唐代柳公权《史公纪赞碑》作品欣赏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6438
相关内容
艺术网丨中国书法的嬗变——唐代书法欣赏一下纪云禾的超绝美貌吧
欣赏一下纪云禾的超凡美貌吧
文化中国行|《河岱长清》|长清碑刻——《真静崔先生画像赞碑》
最新出土的颜真卿国宝楷书,写于他69岁时,水平不输《多宝塔碑》
雍州长史杜铭,秉持正义,不负狄公所托~ 唐朝诡事录
四公舞台@韋禮安 真的好赞啊!
李昀锐出演尚公主官宣,温润坚毅形象获赞
谢娜五公表演《入画江南》旗袍劈叉获赞进步大
文武双全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