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去世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发布时间:2025-10-05 16:52

去曲阜拜谒孔庙,学习儒家思想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历史文化之旅#

提到古代的文人,大家耳熟能详的往往是几位其中的佼佼者,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苏轼生于宋代的鼎盛时期,正是那时,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像许多才子一样,苏轼的生活充满了波动,既有过得意时,也有过失意时。但最让人称道的,是他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即便身处困境,面对排挤,他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洒脱的态度——就像那次,他在深夜依旧邀请张怀民一起赏月,毫无忧虑。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轼一门就占了三位:父亲苏洵、他本人和弟弟苏辙,他们三人都是在同一时期参加科举并受到朝廷青睐的。当时,苏家可谓才子辈出,连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一位才女,真可谓“满门进士”。

苏轼参加科考的那一年,主考官是宰相欧阳修,甚至他的学生曾巩也在同一场考试中。欧阳修在审卷时,看到一篇极为出色的文章,便误以为是自己学生的作品。为了避免偏袒,欧阳修决定给这篇文章排第二,原本应该是第一名的。然而,结果揭晓后,他才发现自己错判了,文章的作者竟是苏轼。对此,欧阳修感慨道:“如今人们知道我欧阳修,但三十年后,大家只会记得苏轼。”

这个评价让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深感佩服,认为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是能够接替欧阳修的未来宰相人选。苏轼未曾真正踏入政治舞台,他的名字和才华便已传遍朝野。

然而,早在参加科考之前,苏轼就以才子之名在京城中闻名。欧阳修的点评,无疑让他更加引人注目。身为传统书香世家的苏轼,自然立志要为国家效力。像许多才子一样,他的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但也难免会遭遇他人的嫉妒与眼红。

才子在朝堂中往往会遭遇些许挫折,正是这些波折让苏轼逐渐成长为一个更为成熟的人。刚刚意气风发的他,本该在美好未来的憧憬中等待自己的时机,但命运常常不尽如人意。苏轼接连经历了母亲与父亲的去世,先是沉浸在家庭的丧痛中,未曾深陷仕途的风云,就已开始感受人生的无常。

在他和弟弟守孝三年后重返政坛时,北宋的风云已经变了。一位名叫王安石的改革者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王安石将自己的新党势力扩展至整个朝廷,并逐渐排挤掉欧阳修、范仲淹等旧臣。苏轼因为曾受欧阳修提携,本能地支持旧政策,因此成为改革派的对立面。

然而,古往今来,统治者的意志往往凌驾于一切之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多时候取决于皇帝的偏好。苏轼坚守自己的立场,直言不讳地批评新法,但结果并不如他所愿。在朝廷内众多老臣对改革保持沉默时,苏轼反而成为了改革的批评者,他的立场也让他频频遭遇贬谪,最后的政治生涯甚至落到了“黄州、惠州、儋州”这些远离京城的地方。

这段时间,苏轼深陷风波,朝中许多人视他为“佞臣”,不断找寻他的过错。乌台诗案便是其中的典型。在一次给皇帝的奏书中,苏轼的一些言辞被人曲解为“反叛”,最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整个朝廷的文人都纷纷指责苏轼的诗文,恨不得让皇帝立即处死他。

然而,命运再次眷顾了他,得益于掌权的太后和一些旧臣的庇护,苏轼最终得以免除死罪。但这次经历,却深刻改变了他。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文章总是充满了豪情壮志,满怀希望,而经过这场风波后,他的文风发生了变化,开始更注重描绘人间的美好。他不再单纯批评时政,而是开始歌颂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他会在岭南的果园中大快朵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会在夜深人静时,泛舟江上,心无杂念地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甚至常常与友人一同赏月,或品尝美食,享受着平凡中的乐趣。

在这段流放的岁月里,苏轼仿佛成了一个更贴近民生的“吃货”与“禅客”,他不仅创造出了许多美食,甚至还深受百姓喜爱。他在诗文中,能够为每一座山、每一座庙、每一道风景赋予独特的情感,展现出他对世界的无尽热爱。

虽然他在晚年失去了妻子,最宠爱的侍妾朝云也先他而去,但他依然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选择在佛法中寻求内心的安慰。当他临终时,一位佛子指引他,建议他专心想着西方极乐世界。苏轼笑着答道:“如果我一直想着,那就到不了。”他的一生简朴而充实,他无怨无悔地活过,终究成为了那个问心无愧的人。

他的告别,并非豪言壮语,而是平静的一句话:“吾生无恶,死必不坠。”这一短短的八字,便是他一生追求真理与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网址:苏轼去世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7008

相关内容

苏轼临终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英雄末路,满是自嘲,两句很出名
葬礼出意外!前主持人当众哭诉揭“家丑”,临终遗愿曝光真正去世原因
小夭父母离世前留爱守护,命运弄人错失共度一生
苏轼戏弄佛印:寺中秃驴何在?小和尚回怼6个字,东坡也服了
子秋骑车撞树上,尖尖以为去世,张嘴大哭起来!
男生在鼓楼柏照打卡,身后路过的小姐姐冲镜头比剪刀手,事后男生发视频捞人
永远明亮的苏轼
李白62岁去世前,写下绝笔诗《临终歌》,世人可曾为他落泪?
是什么导致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南华彝绣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云南南华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