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渝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的美术创作
《共创式团队:变革时代的领导艺术》- 探讨共创工作模式 #生活技巧# #团队建设技巧# #团队建设书籍#
中新网重庆10月17日电 (记者 钟旖)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学术研讨活动17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全国美术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以“新时代语境下美术创作中的多元叙事与表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发展方向与创作新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清华大学教授代大权认为,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美术创作不仅承载着审美表达的使命,更成为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视觉载体。其发展路径需与时代共振,其精神内核应根植于对人性的深度叩问与中国文化身份的当代建构。
图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学术研讨活动现场。中新网记者 钟旖 摄
代大权指出,把握好美术创作中的“大、小、多、少”等对应关系,有助于在多元语境中进一步明确价值取向与方法路径。具体来看,“大”指的是艺术创作的格局与精神维度。“小”既是对“大”的必要补充与内在制衡,也指艺术语言的精微表达,通过有限的个体经验与形式语言,传达无限的精神意蕴。“多”关乎艺术风格的多元与创作信念的坚定。“少”则在哲学层面体现为“减法”的美学智慧,要求创作者在语言上做减法,去除冗余的形式,摒弃虚饰的技巧,追求“少即是多”的表现力。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术院长、《当代美术家》主编黄宗贤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创新和完善“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化和科学化的大众的美术体系”,是引领中国当代美术前行的基石、路标和价值追求。
如何构建自主的中国当代美术体系?黄宗贤认为,应从多方面发力。比如提升回应现实的能力、加强中国传统美术资源的当代转换与阐释;又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强化艺术语言时代性与传播力。同时,在文明互鉴中提升对话与建构能力。
“文化自信自强,是创新中国当代美术体系的重要前提。”黄宗贤提到,在赓续文脉的前提下,创构自主的中国当代美术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是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与精神体现,也是文明互鉴视域中,美术界应肩负的担当与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我们更觉责任在肩,将继续发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时代的精神,积极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表示。(完)
网址:业界在渝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的美术创作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8494
相关内容
业界在渝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的美术创作凝结首都美术五年来新成果,200余件作品亮相2024新时代首都美术展
2024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示主场活动在绵竹开幕
抒写新时代长江的视觉诗篇
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地区巡展在贵阳开展
新时代,我在中国|日本陶艺师:在景德镇汲取创作能量
32部作品被纳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百花迎新乐中原”,美术名家走进信阳
陈思诚:新时代电影精品创作核心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
成渝百位艺术家“从长江走来”邀你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