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科举不中后,勘破红尘决意归隐写下一首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唐诗三百首’中的许多诗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妙趣横生,富有诗意和智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闻#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尊奉黄老学说。陈抟生于唐末五代时期,那时唐朝灭亡后,北方战乱不断,藩镇割据演化为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年轻时,陈抟曾花十年时间参加科举,追求仕途,但屡遭失意。最终,他看透红尘,决心归隐青山,并写下了流露智慧的诗篇《归隐》。
《归隐》
陈抟 〔宋代〕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这首诗的大意是:陈抟回顾十年的仕途经历,发现唯一令他留恋的是那片青山,常在梦中浮现。高官厚禄虽显赫,却无法带来真正的安稳;权贵豪门虽富有,却比不上清贫生活的自在与宁静。战乱和笙歌喧闹让人心烦,他终于选择归隐,带上喜爱的古琴和书籍,回到山林,赏野花、听鸟鸣,享受最自然、最自由的生活。
从诗中可以看出,陈抟的归隐不同于那些追求仕途捷径的士人。他是在社会动乱中选择勇退,诗中处处通过对比突出隐居生活的乐趣。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写他十年科举求仕的经历,以及隐居山林的生活常在梦中浮现。“回首”和“频”字,强调归隐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通过对比写出仕途与富贵的不足。紫绶是高官佩戴的紫色绶带,象征官位;朱门则代表豪门权贵。陈抟认为,高官虽然荣耀,却牵挂繁多,不能随心所欲休息;豪门虽富,却心力交瘁,不如清贫生活轻松自在。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描写他的心境。五句表达他胸怀大志,却无法辅佐危难中的君主;六句写他借酒排遣心中烦闷,但周围笙歌喧闹,使人更加烦躁。这里“剑戟”指战争,“笙”指簧管乐器,笙歌代指歌舞娱乐,“聒”表示喧扰。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描写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带上心爱的古琴和书籍,回到青山,闻花香、听鸟鸣,亲近自然,生活如同春天般惬意。
陈抟虽被后世神化,但诗中真实表达了他的归隐原因:他自视高远,怀有辅佐君主的雄心,却因科举屡试不第,无奈之下选择归隐青山,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网址:陈抟科举不中后,勘破红尘决意归隐写下一首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9654
相关内容
唐朝“毒舌诗人”最警世的一首诗,道破世态炎凉,却戳痛无数人的心窝子李白被一女子抛弃后,写下一首诗,最后一句被很多人当成座右铭
苏轼弥留之际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人生真谛,读懂受益匪浅
李白向女子求欢,却惨遭拒绝,于是写下一首诗,后流传千古!
陈楚生与梁咏琪共唱《短发》,每一句都触动心弦……
一首奇诗,包含四句诗,八个“至”,诞生了一句爱情的至理名言
唐代非著名诗人写下一首著名唐诗,最后一句被盛誉千年,久经不衰
李白被妻子抛弃后,写下一首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诗骂,苏轼仅用四个字,痛贬四位唐诗大咖!
每一首陈楚生的歌都能拨动我的心弦,带我进入他的音乐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