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在废旧纸张上练字作品,颠覆你的审美观,用笔率真,笔笔惊艳
废弃纸张可用于练习写毛笔字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废物再利用教程#
启功先生的书法可以说是近代的大家,他临遍古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体“启功体”,他说他姓启名功,但其实这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姓是爱新觉罗,没错,就是清代皇帝姓,在清代末年他还曾受封为王爷,但早在他年少之时,清廷早已不复往日,给他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
他虽出生贵族,但并没有享受过贵族的半分气息,随着而来的是家道中落,之后他改姓启名功,与那个皇室再无关联。他其一生都沉浸在书画之中,他是由画转书的,只因他的老师告诉他书法比画画贵。

看他的书法最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澄澈的书卷气。这份独特气质,源自他集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与鉴定家于一身的深厚学养 —— 博古通今的积淀未被生硬堆砌,反而化作笔墨间的自然流露,最终凝成自成高格的 “启体”。若细品其神韵,“清、正、刚、秀、和、天、润、雅” 八字虽能概括,却需透过笔墨肌理,方能读懂背后的巧思与风骨。
启体的神韵,可分为 “形质之美” 与 “气韵之境”,二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形质之美” 藏于笔画与结构的细节里,“清” 是启体形质的底色,字体不缠不绕,笔画爽利清劲,连章法排布都透着一份通透,观之如沐山风,消解了笔墨的厚重感。
“正” 则是这份通透的骨架,笔路方正不偏,字体端稳庄重,无一丝轻佻,尽显治学般的严谨;“刚” 是笔画里的筋骨,并非一味强硬,而是刚柔相济,瘦长的字形中藏着坚毅,哪怕纤细笔画也有立得住的力量;“润” 则为筋骨裹上温泽,笔画如美玉般含蓄匀称,无枯涩之态,这恰是中锋用笔带来的细腻质感。


而 “气韵之境” 则超越了笔墨本身,直抵精神层面,“秀” 让启体有了灵动感,并非刻意追求柔美,而是如佳人亭亭,于规整中透出灵动,打破了楷书的刻板;“和” 是整体的平衡感,粗细笔画的搭配、行笔节奏的快慢,都恰到好处,无突兀之感;“天” 是启体的独特性,笔画与结构浑然天成,似无刻意设计,却处处见匠心,这是长期积累后的自然流露;“雅” 则是最终的落脚点,笔墨间满是文雅之气,无俗艳之姿,恰是启功先生文人风骨的写照。
在结字上,启功先生跳出传统经验,总结出 “黄金分割率” 法则,他以字的左上方一点为重心基准,紧收中宫,让笔画排布疏密得当 —— 中宫紧凑不散漫,外围笔画舒展不局促,既保证了字体的稳定性,又多了几分活泼与祥和,这种结字方式,让 “启体” 哪怕是复杂结构的字,也能做到主次分明,一目了然。在用笔上,中锋用笔贯穿始终是启体的根基,中锋行笔让笔画饱满圆融,无偏锋的单薄。


他将楷书与行书的优势融合,以行入楷,启体楷书的点画轻盈自在,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行书的灵动,这是对智永和赵孟頫笔法精髓的汲取,却又跳出前人框架,形成瘦长硬朗的独特形态,恰好契合了 “书贵瘦硬方通神” 的古典审美意趣。

启体能立住脚跟,核心在于 “扎根传统却不困于传统”,这份辩证思维,体现在临帖与创作的每一处细节里。启功先生的临帖基础极为扎实,却绝非机械模仿,他对历代碑帖精研不倦,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而非生搬硬套。



启功先生作为书法教育大家,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培育了大批人才,让传统书法的薪火得以延续;他频繁参与书法展览,担任评委,不遗余力地为书坛新人搭建平台,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他还常与同道携手创作,在交流中碰撞灵感,为现代书法的发展拓展了边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址:启功在废旧纸张上练字作品,颠覆你的审美观,用笔率真,笔笔惊艳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9993
相关内容
看看启功26岁临摹的《灵飞经》,功力一流,网友:这就是天才!他的字,美的能让赵孟頫气短,启功研究大半辈子,才学到了两成!
罗云熙以作品为笔逐梦,深耕演技展现多面才华
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
海安:葫芦上的铁“笔”生“花”
他每日练字1000纸,草书媲美“唐代大师”,拍卖价值高达7000万
【中华文化】八大山人晚年“渴笔”,精彩绝伦!
启功绘画精品展亮相北海公园,展出绘画作品原件48幅
笔上生花,不负韶华,高考加油!
沉浸在周笔畅《孤独音乐家》的歌声中,不管在哪个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