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脉动丨非遗枕水而栖 看数字洪流如何席卷“从前慢”
慢生活倡导与家人朋友的深度交流,而非只关注数字世界的互动。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慢节奏#

西栅景区 记者 翁宇君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记者 翁宇君 李心怡 孙婧宜)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在即,西栅景区,再度将四海宾朋揽入小桥流水。
十二载岁月的“一期一会”里,古朴的青石板路,承托起互联网的瞬息万变。随嘉宾们提前漫步于西栅景区的街巷,旗袍、扎染、铜雕……古韵风雅,枕水而栖。数字洪流与水乡文韵,在此奇妙交融。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夜色愈浓,打更声清亮。西市河边的摇橹声,逐渐远去。
沿街的绿霞微雕店,还未 闩门 打烊。在一盏小聚光灯下,微雕非遗手工艺人徐绿霞屏息凝神,腾挪于方寸之间。眼前的工作台上,陈列着许多刚完成的微雕石刻作品,指腹大小的空间里往往“泼墨”百余字,一笔一划细如发丝。

微雕 记者 翁宇君 摄
“上面刻了‘得时则蚁行,失时则鹊起’,是《庄子》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在得意时要像蚂蚁一样稳步前进;失意时则要像喜鹊一样果断行动。”徐绿霞信手捏起一条约2厘米长的象牙白石,借着一枚放大镜,讲起背后的创作巧思,“这块玉石上有一条天然的深色纹理,刚好设计成树枝和喜鹊,末端的黑色,则设计成蚂蚁……”
不消几分钟,在几块玉石的轮换间,《庄子》的浪漫,《爱莲说》的睿智,《将进酒》的豪迈,《沁园春·雪》的磅礴都随着徐绿霞的讲述流淌而出,“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转角的烟火人间里,藏着文墨翩跹。
今年52岁的徐绿霞,是微雕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从15岁起,他便跟随父辈学习微雕。毫厘的雕刻,心、眼、手合一,挑战极大。徐绿霞的丈夫曾尝试学习,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要沉住呼吸下笔,每次刻十几个字,就已经觉得心脏要‘爆炸’了。而一个指腹大小的作品,可能需要连续数小时。”

徐绿霞介绍微雕 记者 翁宇君 摄
微雕技艺成熟的前提,还需漫长的“艺术深造”,书画皆需精通,文史均要内化,更要掌握石料鉴别等技艺。“刀下细功夫,石上大文章。”小店里的对联,便是高度凝练。
蓝印花布变身潮流服饰、铜雕菊花透出别样秋意、旗袍汉服扮靓水乡熙攘……西栅景区内,如徐绿霞一般,许多手艺人静守一方小天地;西栅景区外,各国旗帜迎风猎猎,静待大会召开。
“最初我们店在东栅,后来搬到了西栅,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也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从东栅到西栅,作为土生土长的桐乡人,徐绿霞的“微雕”世界,嵌入了乌镇的数字变迁里。
又是一年峰会,许多嘉宾们在会议前夕漫步于白墙黛瓦之间。当他们谈着互联网的蝶变、人工智能的跃迁,不经意间邂逅一家家乌镇小店时,这些深植于江南肌理的文化种子,以一种“从前慢”的方式,悄然走进了科技世界。
“随机进的小店,真的很感动,要有多宁静的心境,才会创作这样的作品。”来自北京的孙女士带走了一个微雕挂饰作为伴手礼,她后续还将打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濮院等列入了行程,“感受水乡文化,再见识黑科技!”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将成立。大会期间还将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论坛。从历史联通到数字联通,互联网的目光望向科技的远方,也回望文化的记忆。水乡文脉,亦是这艘互联网之船深深的锚点。

西栅景区 记者 翁宇君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乌镇;文化责任编辑:陈鼎坤
快来乌镇!千年古镇再启数智之约 千年乌镇,用暖意细节“接招”数智盛会 乌镇脉动丨从枕水而居到“网”上生活,捕捉数字浪潮里的烟火人间网址:乌镇脉动丨非遗枕水而栖 看数字洪流如何席卷“从前慢”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1444
相关内容
字节跳动助力打造北京数字时代“新非遗”非遗客栈“开门迎客”!看00后解码“水韵江苏”
今晚看春晚丨2025年非遗晚会:千名传承人三百余项非遗
“抖音非遗嘉年华”亮相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
非遗客栈“开门迎客” ,00后解码“水韵江苏”
来非遗馆看龙舟,“扒一扒”东莞中堂龙舟的“威水史”!
锣鼓喧天看非遗
探访国家级非遗丨湘东傩面具:古老而原始的神秘表情
趣玩非遗·非遗节里看世界 成都青羊非遗少年走进第九届国际非遗节
常思思唱响“春天的芭蕾”中国非遗时尚大秀,传统声乐焕发新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