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听潮圆寂,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短短6句,道破人生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5-11-09 15:55

‘唐诗三百首’中的许多诗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妙趣横生,富有诗意和智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闻#

提到《水浒传》,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108位好汉的故事总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林冲、宋江、武松等人物,但最近再次阅读《水浒传》,我却被那位花和尚鲁智深深深吸引。他的一生充满波折,却始终保持初心。他能与贫苦百姓产生共鸣,为兄弟两肋插刀,见义勇为,替百姓伸张正义。虽然作者对他的笔墨没有像对宋江、武松那样详细,但却也极为偏爱,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鲁智深。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的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句颂子是鲁智深圆寂前自己写的,恰恰概括了他的一生。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这句诗是对鲁智深前半生的总结。鲁智深一生中杀了六个人,这正好契合了杀人放火的描述。听起来可能有些可怕,但我们要理解那是北宋末年,那个时候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生困苦,想要保命只能依靠拳头。鲁智深杀的这六个人,都是坏人。

第一个杀的人是镇关西。鲁智深和九纹龙史进初次相识时,带着史进去喝酒。途中遇到了一对哭泣的父女,得知这对父女被郑大官人(镇关西)欺骗和侮辱,鲁智深心生同情,感慨道:我只知道郑大官人,原来他是杀猪的郑屠。于是,他打算去为父女出头,结果被史进劝阻。但鲁智深并没有放弃,随后他拿出了大笔的钱财,帮父女俩送回了东京。送走了父女后,他便亲自去找那个欺负百姓的屠户郑关西,和他打了几个回合,最后把郑屠户打死,替百姓除害。

第二个杀的人是生铁佛崔道成。鲁智深杀了郑屠户之后,便开始逃亡,途中来到瓦罐寺。本来想在寺庙里找些食物,却听说生铁佛崔道成霸占寺庙,逼走了僧人,甚至强抢民女。鲁智深决定为民除害,找到崔道成展开了几场激烈的打斗,最终用禅杖将他打死,解救了被欺压的僧人和百姓。虽然这场打斗的过程有争议,但鲁智深所做的,实际上是出于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目的,而不是滥杀无辜。

杀人放火是事实,但只爱杀人放火却并不完全准确。作者所塑造的这位花和尚,是一个有情有义、正直的人物。他的第一重境界,是作为凡人时的因果报应。虽然他犯了错,但每次出手其实都是为了看到不公时,毫不犹豫地为百姓伸张正义。

顿开金枷,扯断玉锁这一句,描述了鲁智深的一个转折点。曾经,他是朝廷的小官吏,担任提辖职务,但却因为一些原因落草为寇,成为了梁山的花和尚。这个转折点,正是扯断玉锁的开始。后来,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陷害,便夜以继日地打听林冲的下落。当他得知林冲即将被发配沧州时,便急忙赶到开封府,意外地发现押送林冲的差役和一名官员有私下交谈,鲁智深察觉到这两人可能会害林冲。于是,他一路跟踪到野猪林,果然发现那两人正打算用棍子打死正在修整的林冲。鲁智深及时现身救下了林冲,并一路护送他前往沧州。 护送林冲的过程中,鲁智深得罪了高俅,原本在大相国寺做小官的他被高俅的差役捉拿,幸好有朋友帮助,他才成功逃脱。逃亡的鲁智深听说二龙山可以藏身,便来到了二龙山,并与武松、宋江结识,加入了梁山。从此,鲁智深由一个曾经的提辖,变成了反抗朝廷的草寇,逐渐意识到百姓的苦难源自腐败的朝廷。 鲁智深的第二重境界,就是从单纯的行侠仗义转变为深刻理解社会不公,意识到要想为百姓谋福利,必须推翻腐败的朝廷。这个变化,意味着他从为身边不公的事出手到想要改变整个社会的局面,不再局限于个人正义,而是着眼于更广泛的社会公义。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句诗表达了鲁智深的另一面——不忘初心,坚守自我。鲁智深的一生大起大落,先是被迫出家,做了一个六根清净,慈悲为怀的和尚。后来因为醉酒闹事被赶到五台山,因行侠仗义、为兄弟两肋插刀,最终走上了梁山。虽然他时常被人质疑,认为他不符合和尚的形象,喝酒吃肉,甚至有时还杀人放火,但他一直坚守着为百姓出头的仁义之心,不论身处何种境地。即便在朝廷的高官面前,或者是梁山上的恶人面前,他始终坚守悲天悯人的佛心。 《水浒传》中有很多和尚严格遵守戒律,但像鲁智深这样敢于为百姓出头,快意恩仇,不惧权贵的和尚却独一无二。他的我是我正是突显了他不同凡响的特点。 鲁智深的独特之处不仅仅体现在此。他经历了朝廷的腐化,最终决定投身于反抗,并劫掠朝廷的财富来救济百姓。在宋江的引导下,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参与平定方腊之乱,最终捉拿了方腊,立下赫赫战功。即便在平定方腊后,宋江曾劝他还俗当官,娶妻生子,享受荣华富贵,但鲁智深始终坚守本心,拒绝了这些诱惑。他始终没有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依旧忠诚于为百姓出头,反抗腐败朝廷的理想。 鲁智深的坚持最终让他回到了一个寺庙。听到潮水的声音后,他问僧人何为潮信。听过僧人的解释后,他顿悟了自己的命运与人生。最终,他放下尘世的束缚,真正成了一个和尚,洗净尘埃,归于平静。鲁智深的第三重境界,就是在半生奔波之后,看破人生,了悟本心,选择归于尘土,不再受世俗约束,心安理得地过上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网址:鲁智深听潮圆寂,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短短6句,道破人生的三重境界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1656

相关内容

鲁智深圆寂:杀戮尽头,佛性始显
苏轼弥留之际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人生真谛,读懂受益匪浅
陶渊明最豪放的一首诗,6句就有4句千古流传,迷茫人看清人生真谛
一生不行善事,唯独喜好杀戮与纵火,梁山中唯一的真好汉鲁智深圆寂!
苏轼用三首禅诗,说透人生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呢?
难怪鲁智深后来疯了,只有武松将他看透,你看他是如何折腾孙二娘的
贾宝玉爱情的三重境界,最后一重才是终极归宿
泰戈尔赠林徽因一首诗,仅有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的结局
泰戈尔离开前,赠林徽因一首诗,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结局
鲁智深为何活不到50岁?你看他干了多少坏事,读了原著才恍然醒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