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史诗巨制《布兰诗歌》,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震撼压轴

发布时间:2025-11-15 13:15

《唐诗三百首》辑录了唐代近300位诗人的作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选本。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当前滩31演艺中心的帷幕升起,仿如达芬奇《维特鲁威人》的大型景象呈现眼前,这是理性主义的象征,也是对我们人类的一种知识态度。”香港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卫承天说,而当来自上海的学生合唱团唱起奥尔夫的《布兰诗歌》,配合港芭的舞步与港乐的乐声,在舞台上300人的共鸣中,完成新一代对“美”的重新诠释。

《布兰诗歌》演出照。(均为叶辰亮 摄)

昨(14日)晚,港芭与香港管弦乐团(港乐)联合打造的《布兰诗歌》在上海文化地标“前滩31演艺中心”上演,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压轴剧目,该剧还将于15日接续上演两场视听盛宴。

关于文学、舞蹈与音乐的当代对话

“一般是男舞者托举女舞者,而这次我们要‘反串’。”香港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叶飞飞坦言,与传统芭蕾的性别叙事不同,下半场《最后的歌》需要由女舞者托举男舞者。卫承天告诉记者,“19世纪芭蕾塑造了‘强壮王子与柔弱少女’的范式,但现实是——男女皆有强弱。叶飞飞既能扮演一位柔弱的女性,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独当一面,甚至托举起男性。在这部作品里,我希望能够展现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力量。”

《最后的歌》演出照。

而这样充满张力的舞台关系,其灵感是从文学名作中得来。在史诗式舞剧《布兰诗歌》中,卫承天在卡尔·奥尔夫的同名音乐作品中融入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奥兰多》,“当我最初着手创作时,恰好在读《奥兰多》,其中对爱无止境的追寻让我着迷。而奥尔夫为24首由中世纪修士创作的诗篇谱曲,篇幅宏大,能量惊人,主题直指爱情与欲望,其中‘生命的循环’就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创作起点。”在这次表演中,用四重合唱、交响乐、独唱与舞蹈等形式,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与节奏释放到极致。

《布兰诗歌》演出照。

下半场《最后的歌》灵感来自王尔德1888年的短篇小说《夜莺与玫瑰》,编舞胡颂威认为,“其中的两个人物——王尔德和他的缪斯夜莺,彼此启发,在巴赫不规则的旋律中,舞出情绪的高低起伏。”《最后的歌》主要由巴赫一首经文歌和四首器乐作品的改编交织而成,小提琴和古键琴的纯净忧郁与上半场《布兰诗歌》的恢弘相对照,“《布兰诗歌》与《最后的歌》双剧并呈,观众将经历一场非常宏大的情感旅程。”卫承天说。

《最后的歌》演出照。

三百人精密协作,激活本地艺术生态

“在体量这么庞大的舞台上演出,这几天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有了新的理解。”排练时,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的学生们与港乐声部首席逐句磨合,他们的声音充满生命力,恰与《布兰诗歌》中“生命循环”的张力契合。

环绕舞台的8米高台,三百人的舞台“重量”,在这次港沪交流的“巨制”舞台上,有相当一部分演出者来自上海本地。其中,港芭与港乐带来了约50名舞者、80名乐手,而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与春天少年合唱团的100多名成员,是这次合作中最动人的“新鲜血液”。

《布兰诗歌》演出照。

这是港芭对上海本地艺术生态的深度激活。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与春天少年合唱团的加入,不仅填补了百人合唱的规模需求,更因“天赐之音”提升了作品的完成度。香港管弦乐团驻团指挥廖国敏感慨:“现场很震撼,当布景打开,你看到舞台几乎被合唱团以及舞者、乐团填满,真的挺难得的。”港芭行政总监李易璇道出背后理念:“我们每到一地,必与当地顶尖团体合作。去年在北京演《爱丽丝梦游仙境》,我们与当地百名儿童合作;纽约林肯中心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联手当地交响乐团创票房纪录。”这种“强强联合”的传统,既是艺术追求,亦是教育使命,“我们特别重视下一代的培育,让专业院团与年轻学子同台,是传递艺术精神的最佳方式”。

距离这部作品的首演已有三年,但本次来到上海,卫承天神采奕奕,“当作品被反复演绎,它才真正属于舞者、歌者与观众,才能在每次演出中生长出新的意义。”

网址:300人史诗巨制《布兰诗歌》,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震撼压轴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2402

相关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作品邀请展举办,128名艺术家作品呈现和美湾区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吸引参观者
汪明荃邀您共赏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盛况!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活动亮点抢先看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艺术展演在广州启动,本届新增戏曲展演
2025粤港澳大湾区春晚:融合传统与现代,新时代广东精神的文化年夜饭
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举办“电影之夜”
八马信记号闪耀亮相2023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
16米《湾区颂》全景讴歌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巡演深圳收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