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时刻》湖南系列首播 8K技术助力湖湘文明破壁新生
在中国云南,可以尝试泸沽湖环湖徒步,感受摩梭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户外徒步线路#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策划实施的《国宝时刻》首批50部作品,近日在全国省级卫视及新媒体平台同步热播。其中,“湖南系列”由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文物局协助,湖南广播电视台携手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制作,湖南卫视和山海APP联合承制。该系列聚焦湖南省博物馆藏四件(组)珍贵文物,运用8K超高清影像、5.1.4三维环绕立体声与数字复原技术,以“以物论史、透物见人”为创作理念,深入解读湘楚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首集《T形帛画》于11月15日率先播出,带观众跨越时空,拉开湖湘文明探索之旅的序幕。



国宝首度8K呈现,影像记录最新研究成果
本系列呈现的四件(组)珍贵文物,包括“T形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马王堆一号墓木椁”“大禾人面纹方鼎”,其中三件帛画均属于纺织品类型文物,保存条件极为严格,原件鲜少展出。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的“T形帛画”,更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创作团队在专家指导下,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规范,进入文物库房完成8K超高清影像采集工作。观众将通过屏幕清晰观察到帛画上每一处细微笔触与改绘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还融入了多项最新研究成果。“T形帛画”今年首次发现的改绘痕迹、清华简《五纪》对“大禾人面纹方鼎”中“大禾”铭文的新阐释、长沙左家公山出土毛笔佐证湘楚绘画的领先地位等,均被纳入叙事,为经典文物构建全新解读视角。

▲图为大禾人面纹方鼎拍摄现场

▲图为T形帛画拍摄现场制片人、总导演曹怡佳在监控器后查看拍摄细节
文献科技双支撑,构建可感知的历史场景
在内容构建方面,节目以文献研究、地理考察与数字技术为支撑:《T形帛画》以辛追夫人的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与画中的神怪形象逐一相遇,体验一场“灵魂漫游”,逐步揭示汉代社会观和宇宙观;《马王堆一号墓木椁》则聚焦北边厢室,还原辛追夫人生前宴饮场景,生动诠释汉代“永生”观念。
在场景还原方面,从马王堆帛书、竹简等上百件原始材料中集字复原“轪侯府”匾额,并通过全景漫游视频,再现西汉轪侯府繁华盛景……从城市格局到建筑结构,从墓坑尺寸到环境细节等,都经过严苛考据,并结合实地调研与三维建模,强化历史临场感。
针对部分楚墓遗址已被现代城市覆盖的情况,节目结合航拍与专家考证,清晰标示其与现代地理的空间关系,拓展观众对古今空间变迁的理解。

▲手绘马王堆一号墓木椁出土情形分层线描图
数字复原结合三维声场,文物实现动态重生
创作团队集结了湖南广电集团技术调度中心、湖南卫视中台中心与后期工作室以及芒果数智的精锐力量密切配合,在技术上实现多项创新与突破:实验并广泛应用数字复原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动画演绎;依托8K超高清拍摄与4K全流程制作,让镜头下帛画的线条、方鼎的刻痕、木椁的肌理等细节纤毫毕现。
平面类文物也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重生”的视觉转化。三件帛画均采用一比一手绘复刻,并施以影视级动画制作;锦饰内棺模型被遮挡部分,依据菱形纹饰规律高精度补绘,首次在视觉上重现其初始华美。

▲T形帛画一比一手绘复刻分层素材

▲锦饰内棺表面纹饰手绘复原
与视觉创新同步的还有“声音革命”。该系列是湖南广播电视台首档采用5.1.4三维环绕立体声交播的常态节目。特别定制的原创配乐以《楚辞·九歌》为灵感,编配瑟、竽的声音采样,融入现代编曲,构建沉浸式声景,使观众在视听交融中感受湘楚之地的浪漫与恢弘。
《国宝时刻》湖南系列不仅是文物的影像化呈现,更是文博类内容在超高清视听技术与数字融合传播的一次全新尝试。接下来,《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马王堆一号墓木椁》将于近期与观众见面,后者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第二批重点项目。
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这些影像与历史对话,感受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潇湘晨报记者武华康
网址:《国宝时刻》湖南系列首播 8K技术助力湖湘文明破壁新生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2433
相关内容
“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道统”系列活动将在长沙举行点亮湖湘城市阅读之灯
打造湖湘文化IP,湖南省微短剧研究中心成立
《战长沙》今晚首播 胡湘湘盗灰风波升级
阅读向未来②丨作家王开林:读《湖南人的境界》,品湖南人和湖湘文化
梦回亚运,数智人再次归来!《湘湖·雅韵》火热购票中
《2024湖南戏曲春晚》今晚惊艳开演
传承湖湘文化 厚植“人才沃土” 邵阳开展纪念魏源诞辰230周年系列活动
端午佳节了解中国文化,格瑞丝・金斯勒探访湖南博物院
湖南卫视春晚定档,这次主打非遗,各地文化与湖湘文化一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