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缀玉承文脉 熔古铸今启新思
书籍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启发思考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心灵启迪#

串珠缀玉承文脉 熔古铸今启新思
——评伍学忠《中华千古名句串联欣赏》
作者: 芳 华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千古名句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伍学忠先生的《中华千古名句串联欣赏》,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串联起历代经典,在平仄韵律间铺展历史长卷、抒发人文情怀,既彰显了古典文学的不朽魅力,又赋予经典名句当代生命力,堪称熔古铸今的文学佳作。整首诗有机融合、气韵流畅、意境深远!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中华语言艺术的连贯性与创造性。作品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的鞭策,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串珠成链巧思想 脉络贯通藏匠心
全诗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巧”与“通”。作者以“记忆”为暗线,将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清丽、辛弃疾的激昂等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名句无缝衔接,如串珠缀玉般自然流畅。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缱绻到“大江东去”的雄浑,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豪情到“灯火阑珊处”的个人邂逅,时空交错却不显杂乱,情感转换而不失连贯。这种构思既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烂熟于心,更彰显了超凡的文学整合能力,让原本孤立的名句形成有机整体,焕发出全新的艺术张力。
二、以情驭景铺长卷 由己及人升格局
诗歌的情感表达层次丰富,由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层层递进。开篇追忆初见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转而为离别后的“冷冷清清”“人比黄花瘦”,道尽个人情感的悲欢;继而从“左牵黄,右擎苍”的昔日豪迈,落到“无处话凄凉”的当下怅惘,暗含人生境遇的变迁;最终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收束,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对历史规律、民生疾苦的深沉叩问。这种“以小见大”的情感脉络,既贴合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又超越个体局限,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文关怀,让诗歌具有了厚重的思想深度。
三、融古汇今续文脉 意象叠加为创新
作者对名句的化用并非简单堆砌,而是通过意象重组拓展了古典诗词的意境边界。“旧时王谢堂前燕”与“小桥流水人家”并置,让贵族兴衰与平民日常形成对照,勾勒出跨越阶层的生命共鸣;“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与“收拾旧山河”的壮志交织,在苍凉中暗含奋进之力。每一句名句都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又在新的语境中产生新的解读,既让读者重温经典的韵味,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当代张力,实现了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四、借古画今含哲理 洞察世事启思深
诗歌在追忆历史、抒发情感的同时,暗含深刻的现实关照与哲学思考。“骥马肥死弓断弦”暗讽报国无门的境遇,“玉环飞燕皆尘土”慨叹权势的虚幻,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则直击历史本质,引发对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的深思。这些名句的重新组合,让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形成对话,提醒人们在回望历史中审视当下,在传承经典中思考未来,具有鲜明的现实启示意义。
五、活化经典传薪火 文化自信立根基
在快餐文化盛行、经典传承式微的当下,这首串联诗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化经典,让年轻人在韵律美感中亲近古典文学,唤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它展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强化了民族文化认同;更以“以文化人”的方式,将诚信、家国、担当等传统美德蕴含其中,为当代人提供精神滋养。这种创作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并非过时的古董,而是可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的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
伍学忠先生的《中华千古名句串联欣赏》,既是对古典诗词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它以巧思串联文脉,以真情打动人心,以哲思启迪现实,让千古名句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更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文化强国建设的今天,这样的创作无疑为我们传承经典、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网址:串珠缀玉承文脉 熔古铸今启新思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2531
相关内容
慕承和不错,不过我更偏爱刘启!承古启新!刘光甫胡延芳蒲城古陶作品展在平开展
新剧中的激烈对抗令人期待,后续剧情又将如何发展?珠帘玉幕 赵露思
露思珠帘玉幕新预告 想看的剧➕1 母女情也是很感人的点 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了
承受了三万雷刑的痛苦,润玉从未有过这样的思绪.
凤隐不愿与元启叙旧,甚至觉得过往晦暗,赵露思 王安宇 赵露思
扣扣搜搜王启年终于败给了“商业鬼才”范思辙……
柳玉茹嫁顾九思后,顾九思立马失宠,爹妈宠爱全给了玉茹
淮安市新联会举办“淮新同行·文脉新声”——胡学文《龙凤歌》作品分享会
书写自传忆往昔,携手共度启新程,西北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