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恩泽后世,为何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为人诟病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对后世影响深远 #生活知识# #历史#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家,也是第一个称帝的君主。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制度,这一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因此他被誉为“千古一帝”。然而,秦朝之后,许多文人和学者对秦始皇有很多贬低和负面的评价,常把他描绘成一个暴君。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司马迁《史记》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秦始皇的一些不光彩的事迹,描述他“心存贪欲,智谋过人,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废除古代的王道,建立了个人的专权,禁止文书,施行酷刑,先用欺诈和武力,再谈仁义,以暴虐开始天下”。此外,《史记》还通过尉缭子、侯生和卢生的言辞,对秦始皇的一些行为进行了批评。由于《史记》在后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人常以此为评价秦汉人物的依据。因此,司马迁的观点对后人的评价产生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司马迁生活在西汉,而西汉政权是在秦朝灭亡后建立的,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将领们亲自参与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所以,作为西汉的史官,司马迁自然要强调西汉推翻秦朝的正义性,因而对秦始皇进行贬低,塑造他为一个暴虐的暴君。

文人的政治诉求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有过焚书坑儒、寻仙求道、苛政暴政等种种行为。这些暴行在后来的许多朝代的君主身上也时有出现,甚至变得愈加严重。文人们往往借此来警示当时的统治者,提醒他们重视人才、勤政爱民、施行宽容仁德。许多文人通过抨击秦始皇的行为,向当时的君主传达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期望。比如,唐朝晚期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阿房宫》中写道:“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同样,唐朝诗人许浑在《途经秦始皇墓》一诗中也表达了对秦始皇的批评:“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这些诗篇不仅回顾了秦朝的暴政,也提醒后来的统治者警惕暴政的后果。
儒家思想的影响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行动在历史上曾引发很大的争议,而在秦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儒家思想主导的时代。自汉朝开始,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统治者倡导儒家的仁德治国理念,同时实施外儒内法的政策来维护社会秩序。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文人常常从儒学角度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尤其对秦始皇的暴政行为心生厌恶。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在《秦始皇》一诗中写道:“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清朝诗人周映清在《始皇家》一诗中则批评道:“秦政昔乱纪,刑杀如霆雷。”这些诗篇明显表达了儒家思想对秦始皇统治方式的批判。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现代,大家对秦始皇的评价逐渐变得更加理性。有人提出:“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些观点逐渐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评价,认为秦始皇的政绩和功过需要更全面的审视。

网址:秦始皇统一天下,恩泽后世,为何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为人诟病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3203
相关内容
刘备哪里不如刘邦,以至未能统一天下?神女的恩泽普照众生,他会受到这份爱的眷顾吗?
他为何在贵烟盒里放便宜烟?
儒家经典:荀子、孝经、孔子家语对后世有何深远的影响?
白百何在《好团圆》中的表演堪称惊艳
秦始皇能接受儒家子弟李斯,为什么接受不了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长相思2》相柳逼问小夭涂山璟遇劫,苍玄统一天下
献上人间的所有喜悦与欢乐,以此回报您的恩泽甜度爆表
你儿子可是秦始皇啊!居然只想要两个野孩子......
秦始皇:你们为何不再笑了?难道天性不喜欢笑吗?

